“目前,龍拱港多式聯運產業園項目平穩運行,鐵路專用線將于今年6月建成通車,該項目是我們向新質生產力轉型的一個縮影。”6月4日,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濟寧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說。
濟寧能源集團總資產90.52億元,曾以煤炭為主業,目前該集團向煤電和港航物貿兩大新興產業鏈條延伸,其中非煤產業板塊營業收入占比超70%。興建的龍拱港成為北方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內河港口。
這是在山東省委、省政府舉行的全省重點項目和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上的一幕。6月3日至5日,山東省委、省政府以及16個地市的主要負責人來到淄博、濟寧和棗莊三市,實地觀摩了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新建投產的山東省重點產業項目、重大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等。他們深入了解了這些項目的現狀和進展,找出了存在的問題并謀求解法。其中,濟寧能源集團就是此次濟寧市觀摩之行的第一站。
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當下,山東這次大規模、高規格的重點項目現場推進會傳遞了怎樣的信號?
01
向新向綠 轉型升級
山東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煤炭產業的企業,其中濟寧能源集團排名前列。“煤炭企業屬于資源類企業,無論占有煤炭資源儲量多或少,總有資源開采枯竭、關閉礦井的時候。”張廣宇表示。
面對這樣的行業現實,2013年,濟寧能源集團以創新和資本雙輪驅動,實施轉型發展新戰略,即利用全國煤炭市場低迷的契機,憑借濟寧運河大通道的地理區位優勢、瓦日鐵路干線即將開通的機遇以及魯西南及江浙地區煤炭市場的潛在需求,迅速調整產業結構,推動企業的轉型與發展。
龍拱港多式聯運產業園項目是此次濟寧能源觀摩的重點項目之一。張廣宇介紹,龍拱港項目一期10個泊位已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具備40萬標箱的吞吐能力,鐵路專用線將于今年6月建成通車,二期項目將在2026年開始建設。項目全部建成后,年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80萬標準箱,貨物吞吐量將超過3000萬噸。
在2021年以前,濟寧龍拱港還是一個僅擁有3個傳統的散貨泊位的小港,但通過應用5G+、北斗導航和數字孿生系統,該港口現已實現了場橋、岸橋和場內運輸的無縫銜接,極大地提升了作業效率,相比傳統方式效率提升了30%。
據了解,2024年的前四個月里,龍拱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了6.2萬標箱,同比增長了113%。
張廣宇介紹,水運物流成本分別是鐵路的1/3和公路的1/6。龍拱港作為中國第一家實現智能運輸的內河港口,同時也是北方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內河港口,對降低周邊制造業企業的物流成本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024年,通過龍拱港發貨的企業節省了超過1億元的運輸成本。
“以龍拱港周邊的輪胎生產企業華勤橡膠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例,通過龍拱港集裝箱運輸,每條輪胎的運費能夠節省13元,一個集裝箱可裝260條輪胎,一年可為華勤集團節省1237.6萬元的運輸成本和550萬元的倉儲費用。”張廣宇補充道。
在棗莊的觀摩活動中,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欣旺達”)也介紹了企業在綠色低碳、新興產業轉型方面已經取得的顯著成績。
作為一家高端汽車電池服務商,欣旺達在燃油車盛行的時代已開啟技術變革之旅。該公司研發生產的HEV(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穩居全國首位。如今,隨著車輛全面電動化的浪潮席卷而來,充電速度成為電動汽車發展面臨的新痛點,欣旺達再次實現技術突破,其超快充技術領先同行整整兩年。
欣旺達董事長王威說:“目前,我們推出的新一代快充電池SFC(欣旺達快充或超級快充)480充電5分鐘就可續航200km,該電池采用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池管理系統、高電壓低鈷Ni60材料、高精度疊片等技術,是行業最早量產的充電峰值達480千瓦的4C補能產品。快充電池SFC480通過5層安全設計,實現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保障,具有可靠性強、適配性廣等優勢。目前,快充電池SFC480已經在理想、小鵬、尼桑、大眾等新勢力車企和主力車企中實現量產裝載。”
欣旺達50GWh純電動力電池項目,正在建設20條高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BEV(純電)動力電池生產線,全部建成后將成為欣旺達北方最大、全國第二的生產基地。目前,項目一期已完成6條產線建設,滿產后年產能50GWh、產值300億元、利稅15億元。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產能達50GWh/年,年產值300億元,稅收12億元。
王威表示,欣旺達50GWh純電動力電池項目擁有先進鋰電池集成技術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池管理系統,吸引科達利、好力威等8個上下游配套項目集群落地,將有力帶動鋰電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鋰電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棗莊集群發展。
02
突破“卡脖子”難題
此次現場觀摩活動選定了山東淄博、濟寧和棗莊三個城市。這些城市均位于山東平原地區,工業是它們的支柱產業之一。這些地區聚集了許多高新技術企業,成功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天辰齊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天辰齊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位于淄博市的天辰齊翔,是山東省“特種尼龍產業鏈”和“苯-聚酰胺-尼龍新材料-紡織和工程塑料產業鏈”的雙鏈主企業。2019年,天辰齊翔投資227億元,建設天辰齊翔尼龍新材料項目,這是國內首個己二腈工業化生產項目。“項目投產后,國內下游產業鏈己二腈使用成本由8萬元/噸大幅下降至2萬元/噸,每年為國內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節省成本350億元以上。”天辰齊翔董事長張曉峰向觀摩團介紹。
天辰齊翔尼龍新材料項目的主要產品己二腈是生產尼龍66的關鍵原材料。過去,己二腈的關鍵生產技術主要掌握在少數西方跨國公司手中,這些公司通過深度壟斷和全面控制,把控了全球尼龍66的供給。在中國,由于己二腈完全依賴進口,不僅限制了中國尼龍工業體系的完整性,還極大地阻礙了國內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張曉峰表示,公司秉承“十年磨一劍”的探索精神,在面臨技術受封鎖、可參考資料幾乎為零的情況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實驗,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丁二烯直接氫氰化法合成己二腈技術,不僅解決了我國尼龍66生產“卡脖子”難題,還填補了國內技術和產業的空白。
目前,天辰齊翔尼龍新材料項目一期已投產,年產己二腈20萬噸、尼龍66產品5萬噸,二期項目預計用2年至3年的時間建成。2026年項目全部投產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己二腈生產基地,可實現年營業收入300億元、利稅60億元,并帶動上下游企業形成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沒有永遠的藍海,創新才是唯一的出路。”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泓新科”)董事長鄭月明對此深有體會。作為此次棗莊觀摩的重要一站,高端新材料企業聯泓新科也同樣破解了多項“卡脖子”難題,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中國化工新材料市場需求旺盛,但技術壁壘導致的產業壟斷問題日益凸顯,使得進口依賴度居高不下,部分領域的國產化率尚未達到50%。聯泓新科依托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堅持創新和綠色路線,把產品定位在高端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領域。目前,聯泓新科主要從事高端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包括新能源光伏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物可降解及生物基材料等。
據鄭月明介紹,公司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建設聯泓新科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體化項目。預計當三期項目全部建成并投產后,公司將實現營業收入超過300億元,利潤超過60億元,實現規模和效益的跨越式增長。
其中,一期項目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鋰電池隔膜的主要材料,也是深海養殖、安全防護等領域的核心材料,進口替代需求強烈;二期項目的PPC(聚碳酸亞丙酯)具有較好的固碳效果,目前國內尚處于產業化空白;三期項目的超高純電子特氣及濕電子化學品生產難度大,技術門檻高,屬于“卡脖子”的關鍵材料。
鄭月明表示,未來,聯泓新科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綠色化、高端化、差異化、精細化的發展理念,打造在新材料多個領域領先的“專精特新”產業集群,致力于成為新材料卓越企業。
03
項目支撐是關鍵
在此次被觀摩的12個重點產業類項目中,有5個投資項目超過百億元,其中欣旺達、聯泓新科、天辰齊翔更是超過了200億元。
這些重點項目有的成功攻克多項關鍵技術難題,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有的則通過鏈式發展模式,帶動了產業集群的快速壯大;有的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建設的各個環節,有效實現了節能減排;還有的項目成功走向海外市場,擴大了國際影響力……
山東的主政者認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要靠一個個具體項目作支撐,聚力推動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
2018年,山東啟動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變革。經過六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其產業結構實現了從以傳統產業為主導,到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十強產業集群為主體的華麗轉身。
這些改變的背后,充分體現了重點項目的帶動力和支撐力——每當一個大投資、一個新項目成功招商落地,往往能夠帶動當地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進而催生出一個新的產業集群,促進就業,繁榮城市經濟。
今天的山東承擔著“定好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作為經濟大省,傳統產業領域做強優勢、新興產業領域盡快起勢,未來產業領域超前布局,都離不開對重大項目的戰略謀劃推進。正如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對這次觀摩情況進行總結點評時所說,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
據了解,2023年,山東省集中推進15000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拉動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2%;2024年前4個月,山東省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11681個,拉動全部投資增長6.6個百分點。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