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一個內陸之城,不臨江不沿海,從搬搬運運、裝裝卸卸的內陸小港,到直通江海連通國際港航,一躍成為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中的港航物流業“龍頭老大”,有什么秘訣?
“只有深化改革、綠色發展,才能贏得高質量發展后勁。”濟寧市委有關負責人一語道破破題關鍵。
從“一煤獨大”到臨港經濟列隊齊發
濟寧境內河湖縱橫,水系貫通,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素有“江北水鄉”之稱。如何利用豐富的水運資源,破解濟寧“煤電圍城”之困?
濟寧撬動改革的杠桿,挖掘釋放全市港航資源潛能,作出以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為主體,組建濟寧港航發展集團的戰略決策,全面整合“小散低”內河港口,發揮轄區港口、船舶資源優勢,再現“運河之都”盛景。
改革不怕“陣痛”。濟寧堅持刀刃向內,在短時間內沖破阻力,整合8個內河港口,向貿易港、物流港、金融港加速轉型。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介紹,全市已有千噸級泊位25個、集裝箱多功能泊位21個,港口吞吐能力超8000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突破80萬標箱,在京杭大運河13個港城中居首。
濟寧港航梁山港(楊國慶/攝)
去年8月,以“強港航物流、促港產融合、盛內河經濟、興運河之都”為主題的2023京杭運河(濟寧)港航經濟發展論壇舉行,600余位嘉賓齊聚濟寧,共商港航經濟發展大計。
好風憑借力。去年,山東接連印發《山東省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山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2035年)》,將濟寧內河航運上升為省級重大戰略,明確了濟寧港在內河航運方面的核心地位。
去年年底,濟寧港航發展集團與“中國企業500強”水發集團的一級權屬公司水發上善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這標志著濟寧主城區港口資源整合基本完成,抱團發展的主城港群將共同邁向“億噸大港”時代。
到今年6月底,“一港五區”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濟寧正發力打造六大百億臨港園區。
“以前港口只是滿足于自我裝卸、倉儲、物流,港口之間互不來往。資源整合后,通過‘港港聯動’,實現了順暢的運輸周轉、接力,港航貿易額迅速增長。”山東融匯物產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改革,又一次為濟寧帶來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從一條大河到合縱連橫通江達海
從“守望礦山”到“奔赴江海”,綠色轉型只用了不到4年時間。京杭大運河濟寧段,生長出一座座遙望世界的“港航橋頭堡”。
“五一”假期剛過,隨著一聲悠揚的汽笛聲,滿載著煤炭能源、太陽紙業產品的魯港航濟寧潤楊6060號集裝箱船駛離龍拱港,啟航南下,經由江蘇、浙江完成物流貿易后返航。“這批貨物一部分將轉運至浙江港,然后集裝出海。”張廣宇說。
濟寧港航龍拱港(楊國慶/攝)
今年上半年,濟寧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7009萬噸、同比增長20%,居全省港口第四位;新開通6條集裝箱航線、累計達到21條,集裝箱吞吐量18.1萬標箱、同比增長209%。物流貿易網絡拓展至國內100多個城市和荷蘭、越南、泰國等10余個國家。
時間回到2020年。彼時,港航物流業不斷向縱深發展。濟寧通過多方考察論證,將有意出讓股權的馬來西亞森達美集團三大內河港口,予以收購重組。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對太平港、龍拱港、躍進港分別持有70%股權,吞吐量達3300萬噸/年。
這一年,濟寧邁出了港口資源觸角向外、走向深藍的第一步。
僅僅過去不長時間,這三個港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龍拱港已初步建成北方內河首個自動化集裝箱示范港,集裝箱年吞吐量超10萬標箱。
眼睛向外,擁抱世界,濟寧進行著新的探索。
在京杭大運河與瓦日鐵路最近點處,“點穴式”建設梁山港,建成了長達9.18公里的鐵路專用線,把“西煤東運”重要通道瓦日鐵路與運河相連,形成縱貫南北的物流運輸通道。如今,梁山港已建成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成為國家級煤炭應急儲備基地。
日前,在濟寧龍拱港鐵路專用線建設現場,機械轟鳴,工程建設如火如荼。這一省重點實施類項目工程建設完成后,將打通新兗鐵路和京杭大運河“鐵水聯運”節點,完善港口的集疏運體系,實現鐵水、公鐵聯運。
從一條高質量主線到培育新質生產力
在濟寧太平港,國內首個標準化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拔地而起。第一艘新能源船舶已于去年10月開工建造,基地全部投產后具備年造船400艘、修船100艘的生產能力。
與此同時,位于濟寧高新區的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船舶制造開始試生產,距離完成研發、試水的新能源船舶批量生產僅一步之遙。
“改革無止境,突破無止境。”濟寧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說,就是要沖破傳統的藩籬,走向全新的領域。
從因煤而興到“建港”再到“造船”,濟寧港航物流產業鏈延伸發展,每個環節都蘊含著新質生產力的引領和改革的推動。
“不久前在濟寧揭牌運營的‘武漢理工新能源船舶技術研究中心’,將致力于以新船型、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打造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新能源船舶技術研發及應用高地、商品船產業基地。”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在談及與濟寧港航物流產業深入合作時說。
在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同時,不能忽視和放棄傳統產業轉型發展。
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是以煤炭為主的地方資源型企業,近年來在節能降碳實踐中,實施“機械化減人、自動化換人”,累計投入23億元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43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達到歷史新高,采掘效率穩步提升,煤炭產能翻番增長、穩定在1200萬噸左右。
“隨著港航物流業合縱連橫,揚帆江海,多元化發展視野愈加開闊。”張廣宇表示,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招大引強,高端閥體、海納科技、煤泥壓濾等一批高精尖項目全面投入建設、生產,為煤炭產業提質增效注入新動能。
為放大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優勢,濟寧啟動實施了“港航物流‘四鏈’融合三年行動計劃”,做強人才鏈,優化教育鏈,激活創新鏈,服務產業鏈,推動現代港航物流高質量發展……
濟寧,正主動對接“一帶一路”、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朝著更加廣闊的遠方不斷邁進。
來源丨山東《支部生活》2024年第8期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