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
——記濟礦集團2015年先進工作者海納科技公司王保春
王保春,男,漢族,1981年出生,現任濟礦集團海納公司支架維修中心副主任。2006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支架維修工作,連續多年被公司評為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技術標兵等榮譽稱號。
欲善其事利其器
王保春常用一句話激勵自己,教育工友“沒學歷不能沒技能,沒文憑不能沒水平”。雖然只有中專文化,以前從未接觸過礦山設備,但他深知現代煤礦開采機械化及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沒有技術只憑一腔熱情和一股蠻勁,是不能勝任支架維修工作的。既然選擇了礦山,就要把技術學精,把基本功練扎實。剛進廠時,職工幾乎全是清一色的新工人,沒有從業經驗,沒有基本業務常識,熟練工和技術工人更是異常匱乏。王保春硬是從頭開始,從一點一滴學起。上班的時候,他向廠里聘請的技術人員請教,下了班就借來圖紙和一大堆書籍研究琢磨。坐班車時也不忘與礦上的同行討論交流,就是晚上別人喝酒打牌的時間,他也放在了鉆研支架工藝上。兜里始終揣著個小本本,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記下來,結合圖紙與實物,慢慢的學習、逐漸的領悟。正是憑著百折不撓的堅韌毅力,從昔日的一個門外漢成為了今天的技術能手。當年便被提拔為支架維修班長,他不僅堅持自己充電學習,還給工友力所能及的創造條件,同學習共鉆研,近年來先后為公司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
編章立制除險情
王保春依據自己多年的維修經驗,總結摸索出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支架大修工藝,他所主持編寫的液壓支架維修工藝流程,早已在公司內部推廣應用。他還主持編寫了液壓支架結構件焊接通用技術流程,發表在公司內部刊物上,另外還有液控閥組,液壓管路等方面的制度規范,均已被公司采納利用。作為生產一線的指揮員,對待每一個現場細節,他都要定標準立規程,并在實踐中日臻完善。他還善于動腦,進行技術創新。2010年臨礦集團王樓煤礦新進一批ZZ5000/17/32支撐掩護式支架,原本設計為前梁下放后與頂梁成90度夾角,由于生產廠家對礦方圖紙理解有誤,導致無法整架下井,嚴重影響了礦方工作面安裝進度,礦方與生產廠家多次溝通均未能徹底解決問題。王保春接到任務,經現場查看并實地了解相關情況后,大膽提出在不影響整體結構性能的情況下,對頂梁進行局部改造,即把前梁頂固定座的支撐耳板由原先的4個改為3個,縮短支撐耳板的間距,以有效釋放前梁下垂空間,從而保證完全下垂后能形成90度夾角。經過一個多月的積極改造,不僅保證了王樓礦工作面的安裝進度,也為我公司走出去戰略,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近年來,王保春還多次下井,現場處理支架故障及時排除險情10余次。
愛崗敬業當模范
從員工到班長,再到車間副主任,王保春在不斷提高業務技能的同時,在管理方面也不斷鍛煉自己。自從負責車間工作以來,他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一套符合車間工作的安全生產管理辦法,提出了“不安全不生產不違章不蠻干”的宣誓口號。
他認為作為一名基層干部,要帶好一支過硬的隊伍,必須有嚴格的制度保障。出滿勤、干滿點對王保春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多年在一線摸爬打滾,磨練了他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的精神。2012年3月份,陽城礦138臺支架來公司大修,從設備進廠到送貨只有3個月的時間,王保春一馬當先,不喊苦,不叫累,帶領車間一班人,克服時間緊、任務重、場地小、人員少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每天吃住在廠里,眼睛熬紅了,嗓子喊啞了,也不休息,奮戰多個晝夜,圓滿完成了維修任務。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王保春豪情滿懷,他一如既往的勤奮學習、孜孜不倦的求索奉獻,以深嚴細實的工作作風、海納百川的赤子情懷,續寫著人生的華彩樂章。
海納科技 李偉 姜衛國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