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場進入“寒冬”,各企業都在攻堅克難,采取可行性措施。運河煤礦機修廠挖潛空間較大,也擴展了業務范圍,盡量減少外修設備。
場地變大 項目增多
原南機廠搬到北機廠面積增加了三分之二,給增加維修加工項目奠定了基礎,新機修廠搬遷9個月以來,由原來的64位職工增加到81位,業務項目由10個擴展到16個,減少外修項目6個,每年節約維修加工費用近50萬元,為全礦節支降耗工作打下了基礎。
自己動手 降本增效
該廠合理編排全礦小型加工制作,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推進,這些工作量只不過是日常任務。近期,礦上為減少設備部件購置,降低費用,增加了皮帶縱梁管、皮帶升高架、大小電機護罩、三串拖輪掛鉤、煤倉漏斗、礦車卷板機的加工和礦車等的制作,節約了大量的購買資金。
全礦各單位風動工具維修也由機修廠承擔,節約了配件工具積壓,減少了浪費。近期,還上了一項單體支柱維修項目,設備已到貨正在安裝階段。今后,綜采設備將逐漸減少外修,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變廢為寶 聚沙成塔
機修廠自行加工了取直機,將廢舊錨桿修復再利用,一人一個月修復1000余根舊錨桿,可節約費用2.5萬元;利用廢舊軌道截成
功效掛鉤 促進和諧
機修廠編制5個大班組,12個工作地點,工種多,工作量大,地點較分散,考核難度也大,因此必須量化考核。該廠采取工資分配各班單獨核算,以勞資科核算的維修加工單為準,多勞多得,功效掛鉤,提高工作積極性。
班組全體職工對每一位職工進行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平均分就是每天的得分。廠內規定每3個月不分新老職工進行一次全員相互打分,管理人員監督不參與打分。濃厚了比學趕超的氛圍,促進了團結,給安全生產奠定了基礎。
(運河煤礦 張爽 韓孝義)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