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vuo9d"></nav>
<tbody id="vuo9d"><tbody id="vuo9d"><th id="vuo9d"></th></tbody></tbody>
  1. <nobr id="vuo9d"><samp id="vuo9d"></samp></nobr>
    <optgroup id="vuo9d"></optgroup>
    <delect id="vuo9d"><p id="vuo9d"></p></delect>

    <object id="vuo9d"></object>

  2. <thead id="vuo9d"><samp id="vuo9d"><ol id="vuo9d"></ol></samp></thead>
  3. 
    
  4. <small id="vuo9d"><samp id="vuo9d"></samp></small>
  5. <strong id="vuo9d"></strong>

    <listing id="vuo9d"></listing>

    站內搜索

    企業動態

    企業動態

    物產天下  聯通世界

    【花園煤礦職工轉崗故事】從“老戰士”到“兵蛋子”的光榮轉變

    2015-08-28 責任編輯:集團公司

    花園煤礦:從“老戰士”到“兵蛋子”的光榮轉變

    ——花園煤礦“三項制度” 改革再深化

    伴隨著花園煤礦“三項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該礦皮帶工區、通防工區、運轉工區、后勤科、車管科、保衛科等,相繼實行了新的改革方案,取消了相應的崗位工種,已經有196名職工完成了轉崗。使得以前崗位上的“老戰士”,變成了新崗位上的“兵蛋子”。如何快速適應新崗位,如何調整心態迎來“二次創業”,是這些“老學徒工”面臨的難題,更是花園煤礦“三項制度改革”的關鍵。

    人到中年,轉崗不容易

    今年40多歲的劉大哥曾是一名公交車駕駛員,來到花園煤礦后就一直開通勤班車,車上車下的事兒樣樣難不倒他,同事們都說他開的車又快又穩。然而,在這次“三項制度” 改革中,劉大哥也面臨著轉崗。

    以前整天琢磨著怎么開車更省油,怎么讓職工們坐在車上更舒服。在得知轉崗消息后,劉大哥和他的“難友”們忐忑不已,——自己除了開車還能干啥?好在礦上早就考慮到了,先后安排部門領導支部書記找他們聊天,通過最平常的同事之間的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及時疏導。

    89,該礦召集原車管科的轉崗人員召開了轉崗動員會。會上,礦長蔡可杭從國家環保政策和集團公司“三項制度 ”改革的角度,強調了車輛改革的必要性和具有的現實意義。蔡可杭要求,轉崗人員要從礦大局出發,在“三項制度改革”中發揮模范作用。新的崗位就是新的起點,更是新的舞臺,希望大家理解企業,服從分配。并要求相關科室要做好職工的轉崗培訓和安全知識培訓。

    沒過幾天,礦公布了對原車管科轉崗人員的新安排,劉大哥和另外三人被分配到了洗煤廠,成為一名“學徒工”,其他人則分配到了機修廠。

    隔行如隔山,崗位可以說換就換,角色的轉變卻并不容易。進入洗煤廠的車間,面對車間里昏暗的光線、刺鼻的氣味、悶熱的環境和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聲時,劉大哥和他的“難友”們傻眼了。這次轉崗的職工年齡都在40歲左右,人到中年,一切從頭學習,從新適應,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讓他們迅速掌握維修技術,廠領導給劉大哥他們分別安排了師傅,由師傅手把手的教。轉崗的第一天,劉大哥手上就磨出了水泡,胳膊腿上到處都是磕傷碰傷,劉大哥說:“我現在吃飯都比以前多吃倆饃,從進車間到現在重了十來斤,肚子反倒比以前小了,身上明顯結實了不少。以前有時候還失眠啥的,現在倒頭就睡,一覺到天亮,干上點活兒真不孬。”

    不惑之年,心中應無惑

    俗話說,人過四十不學藝。不過在花園煤礦“三項制度改革”中轉崗的工人大多數都在40歲以上,盡管年齡不占優勢,但他們卻用過硬的思想境界和一股子韌勁,讓年輕人都豎起了大拇指。

    原大客班的班長老陳也被分配到了機修廠。之前,他曾經經歷過鋼廠的下崗和分流,面對這次轉崗,剛開始他還是有些想不通,“憑什么我要下兩次崗”,“我A有證,上頭偏偏留下C證的駕駛員,要我轉崗?” 經過礦領導、基層支部和機修廠干部多次和他交流后,老陳覺得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一是自己心理上沒做好準備,還有落差;二是對新崗位認識的也不夠。他上崗后就被分配到原鍋爐房粉刷墻面,三伏天里穿著厚厚的工作服爬高上梯的干活,汗水從頭濕到腳,一個班下來,工作服上結滿了汗堿,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兩條腿不停的打顫。但是沒干幾天,既是老班長又是老黨員的老陳就適應了。當我問到老陳:現在和以前相比,那個更累時,老陳坦言到:“以前就算下班了還是提心吊膽的,什么時候所有的班車都停在了停車場,什么時候我這心才算放下。那時候,只要班車在路上,就生怕電話響,哎!現在不一樣了,只要上班的時候完成領導安排的工作,注意好安全,下了班誰也管不著咱,相比之下還是以前壓力大,心累。”老陳還說:“礦上的領導找我們幾個談過好幾次了,我們理解礦上的無奈,現在經濟形勢不好,改革是大勢所趨,我們大客班以前是礦上的先進班組,也是礦上的黨員班,作為老黨員,我們相信礦上的決策部署,更理解礦上的安排。”

    四十學藝,什么時候都不掉隊

    被分配到機修廠維修班的老王最近對專研維修技術很癡迷,整天跟在比他還小幾歲的師傅身后學技術,中午去食堂吃飯的時間都利用了起來,就連回到家里還上網查技術資料。“你看俺廠里那些女同志,人家‘小閨女’都能干,俺是軍人出身,又是黨員,俺要是干不好,都丟不起那個人!”老王笑著說。

    通過和老王聊天,筆者了解了促使老王“四十學藝”的真正原因。原來,老王他們剛分到機修廠時,廠里的領導怕他們剛來不適應,就給他們安排了一些相對較輕的活兒,給老王安排的是切廢皮帶做托盤的工作,總共4個人,另外3個都是女職工,兩人一組配合,老王和另外一名女同事做搭檔,領導給老王下了一個班切500個托盤的任務。老王是個要強的人,心想著“人家那一組是兩個女工干,我好歹是個爺們兒,不能比她們差嘍”。老王一整天沒休息,悶著頭不停的切割、鉆眼,到下午收工的時候,老王才發現兩條腿一點知覺都沒有,累的腰都直不起來,數了數自己切好的托盤,嘿!整整750個。老王心里那個美呀,心想著:咱干啥都不掉隊。于是就問另外一組干了多少,不問不知道,人家兩名女同志居然完成了800個。老王坐在那里,數了50個托盤,一邊看著這一堆托盤一邊想:這就是差距,俺一天一停不停的干還沒人家干的多,那個切皮帶的鍘刀死沉死沉的,俺一個18幾的老爺們扳著都費勁,她倆比俺這組干的快肯定有竅門。事后,老王通過向工友們討教和幾天的觀察還真掌握了幾個小竅門,一是要勤磨刀,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刀口鋒利了,切割皮帶時才能又整齊又省勁;二是要巧用勁,切皮帶的鍘刀和鉆眼的鉆頭都要用巧勁,蠻干容易損壞設備配件,即浪費時間,又浪費材料。過了幾天,廠領導又安排老王去切皮帶,這一次,老王干的就順手多了。通過這件事,老王說:他發現“干什么都得用心”這句話絕對是真理。老王還說:“俺就想好好的干好領導交給俺的活,讓領導放心,讓伙計們都愿意和俺做搭檔,一塊干活。”

    花園煤礦在“三項制度” 改革過程中,已經連續多次舉辦了轉崗培訓班,先后幫助196名轉崗人員提高操作水平,提升技能素質,使他們完成了從“老戰士”到“兵蛋子”的光榮轉變。于此同時,礦領導、各支部書記、相關單位負責人,以及所在班組的班組長等人員,也經常與轉崗人員溝通交流,關注其思想動態,并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難題,讓職工轉崗無壓力,有信心。

    花園煤礦  柏鷗

    咨詢留言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

    <nav id="vuo9d"></nav>
    <tbody id="vuo9d"><tbody id="vuo9d"><th id="vuo9d"></th></tbody></tbody>
    1. <nobr id="vuo9d"><samp id="vuo9d"></samp></nobr>
      <optgroup id="vuo9d"></optgroup>
      <delect id="vuo9d"><p id="vuo9d"></p></delect>

      <object id="vuo9d"></object>

    2. <thead id="vuo9d"><samp id="vuo9d"><ol id="vuo9d"></ol></samp></thead>
    3. 
      
    4. <small id="vuo9d"><samp id="vuo9d"></samp></small>
    5. <strong id="vuo9d"></strong>

      <listing id="vuo9d"></listing>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