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煤礦四采區水倉經過建礦以來數十次的優化,終于有了定稿。該礦四采區泵房、變電所、水倉的設計匯聚著花園煤礦班子成員、生產科、機電科所有技術人員的智慧,在花園煤礦的眾多工程項目中可以說是一個精華之作。
該工程最初由濟南設計院設計,原設計沿用了井底水倉的設計,通過分析總結原設計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水倉難清理和無法通風等問題,礦研究決定打破設計院施工設計,想辦法突破這一系列難題。經該礦生產科、機電科等相關科室多次聯合會診,最終拿出了優化方案。
一是安裝配水閥門。以往使用配水閘閥將內外水倉完全密閉,內外水倉無法與泵房聯通,因此水倉中處于無風狀態,每次進行水倉清理時必須安裝局部風機進行通風。配水閘門的使用有效解決了水倉清理時的通風問題,配水閘門高度與水倉入口高度一致,上部配水閘門硐室將水倉與泵房聯通,使水倉、泵房、變電所始終處于正常的通風系統中,實現了清理水倉不再使用風機,大大改善了職工清理水倉時的工作環境。
二是砌筑擋水墻。在正常情況下內外水倉在清理時可以實現交替清理,即在水倉清理時關閉配水閘門和水倉入口的閘門來實現水倉清理的工作。通過優化設計,該礦在四采區施工一個大斷面水倉,在巷道中間砌筑一堵擋水墻,從而實現了內外水倉的作用。砌筑一堵擋水墻較施工同樣容量的內外水倉,節約了近40萬余元的施工成本。
三是改變了吸水井的配水方式。以往泵房每個排水泵都施工一個吸水井,由于吸水井垂深大,而配水巷斷面小且受到層位限制,因此配水巷道與吸水井的施工往往都是人工排矸,施工難度極大。為解決這一難題,生產科與礦領導積極探討,決定直接將水倉施工至泵房并齊的位置,然后在泵房施工配水閘門硐室,最后將水倉頂板打透,實現吸水井的作用,將所有排水泵的吸水管路全部安裝在同一個吸水井內,改變了以往吸水井通過配水巷連接、配水閘閥控制的常規布置方式。該項優化大大提高了泵房、水倉、吸水井的施工速度,節約了近20天的工期,減少了配水巷、吸水井等巷道工程
四是優化變電所設備布置。將設備集中、雙向布置,減少了變電所
花園煤礦通過以上工程的優化,共節約了施工成本130萬余元,另外還縮短了60天的工程施工工期,為該礦四采區盡快形成排水、供電系統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