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提高工效、減少設備影響生產時間,朱家峁煤礦打破原有單一、固定的專業界限、崗位界限、班組界限,對綜采工區各崗位工種本著一專多能、就近原則進行任務優化整合,將井下所屬機電設備包保責任范圍按照包機人負主責、屬地崗位工輔助負責的原則時行“劃片而治”。
“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培養職工一專多能、確保生產的緊湊性和連貫性,切實把生產中因機電設備出現的小故障而形成的各類時間上的浪費降到最低,從而有效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該礦綜采工區區長周坤說。
“很多時候機電設備只是出現了很小的故障,卻因包機人不在現場其他人只能干等,這樣一來基本上把時間和功夫浪費在了等人上。”周坤說,曾經有一次,回風巷一臺排水泵饋電開關掉電無法正常排水,而當班電工正在工作面移動電站區域進行值班,接到通知后,電工緊趕慢趕的用了近30分鐘才趕到2000多米之外的饋電開關放置處,僅用了十幾秒的時間重新送電后一切恢復正常,而此時排水泵因停止工作涌水已溢出水池進入了巷道。
“當時我們就想,如果離這臺饋電開關最近的皮帶機頭司機或者皮帶維護能去送下電的話,也就是幾分鐘就能搞定的事情,也不會白白的浪費那么長時間。在故障原因查清的情況下,開關停送電這么簡單的事情并不需要專業電工去操作。”該工區機電區長許東說。為此,他們打破專業、崗位、班組界限,將井下所有包機設備按照就近屬地原則根據責任主次進行重新分配, 并對各崗位工種提出了“精一門、通兩門、會三門”的技術新要求。
“就近屬地范圍責任制確定后,各崗位工活多了,所擔負的責任也比以前更大了,可職工的責任心大幅增強,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因為大家都能感覺自己在本單位受到重視,所以主動干工作的積極性一下子就提了上來。”該工區皮帶班班長劉洪義說,以前皮帶維護在巡查皮帶過程中發現途中風泵出現故障以后都是電話向現場跟班區長匯報后,就等著維修工來處理,現在的皮帶維護發現了上述問題后凡是小的故障能當場處理的都做了處理,一時處理不了的才會向工區進行匯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