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峁煤礦雖遠離濟寧本部,但它卻承載著集團公司廣大干部職工的殷切期望,承擔著集團公司產業轉型升級、“511發展戰略規劃”及實現“211奮斗目標”的重任。去年朱家峁煤礦面對續不全、環保從嚴、國家去產能政策和駐地政府職能部門因礦井未驗收而對礦施加的各種壓力及交織疊加的復雜形勢,迎戰困難不退縮,劍指難題勇擔當,及時調整工作思路,調集精兵強將突破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開創了朱家峁煤礦發展新局面。
實招一:破困局,外協工作接連取得新突破。為破解因手續不全帶來的對礦井發展困境,成立了手續辦理領導小組,對礦井的手續辦理人員實行統籌管理、統一調度、平行作業。在國家密集出臺嚴控新增產能的系列政策環境下,發揚“跑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不懼千辛萬苦”的拼搏精神和實干精神,攻堅克難,精準發力。8月19日一次性通過了陜西省煤管局組織的聯合試運轉驗。通過協調,環保部受理了礦環保驗收的申報材料,委托的監測單位已到礦展開工作;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通過了有關專家的評審;12平方公里礦權保留手續及林業手續已經辦理完畢;土地手續已經也通過了市縣土地兩級部門審核,近期正積極準備報送陜西省國土廳。同時,通過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挽回了經濟損失,為企業節約了開支近1500萬元。
實招二:謀大勢,及時調整采場布局。朱家峁煤礦針對以往長期的持續虧損,辯證分析,厘清開采方向,調優生產布局,穩住了采場,爭取到主動。開源提效,通過增產量、用政策、提“兩率”,提質增效,有效遏制虧損勢頭。11月5日105工作面投產后,礦根據現場條件,提出了后兩個月“提質創效、扭虧增盈”的口號。綜采、輔助兩工區相互配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成功實現了105工作面月推進150余米,生產原煤15余萬噸的年度最高單產水平,后兩個月突破了銷售收入1億元,有力保證了年度經營工作目標的順利完成。
原101工作面地質儲量僅28萬噸,是2013年為早日投產見效設置的措施工作面。為實現未來幾年穩產高產,將原101工作面向西延伸,兼做三盤區準備巷道,該方案的好處,一是提高了回采巷道的利用率,減少了開拓和準備巷道的掘進工程量6500多米,降低了礦井投資近5000多萬元;二是逐步實現了厚薄煤層分區開采,為礦井未來10年的高產高效奠定了基礎。三是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使企業在短期內即可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四是避免了原開拓方案產生的村莊搬遷等一系列棘手問題。調整后的101延伸工作面,順槽長4000米,切眼240米,配套先進的綜采設備和大功率的采煤機,單面即可實現30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這將為集團公司提出的2017年煤炭產量爭取1000萬噸的宏偉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實招三:推改革,區域管控開啟新格局。著眼于提升區域管理效能,顛覆傳統思維,打破原有機構設置,圍繞“三個壓減”,推進機構改革。構建“大區隊、大部室”,減機構、減層級、減職數。對崗位設置進行優化調整,成立了綜采工區和洗煤廠兩個生產單位,組建了輔助工區,設置了3個生產部室、4個機關后勤部室,大部室負責人由礦長助理兼任,“334”機構設置模式,真正實現精簡、高效運轉。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