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煤礦通過“三明確、五排查、五嚴格”“355”體系的構建,全面辨識、管控礦井在生產過程中,各系統、各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險源,將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導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圍之內,全面推動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提升了礦井安全保障能力。
突出責任主體,“三明確”職能職責。一是明確礦長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體系建設中的主體責任;二是明確各分管副礦長是本專業系統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實施的責任主體;三是明確“兩個體系建設”辦公室監督檢查職責,規定辨識程序、評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層級責任、考核獎懲等內容。
限定評估周期,“五排查”不同系統、類別風險隱患。一是開展年度辨識評估。每年由礦長組織,制定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工作方案,抽調各系統技術人員和專家,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確定安全風險類別;二是開展月度辨識評估。每月由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檢查、分析,制定安排相應工作計劃;三是開展旬辨識評估。每旬由各分管副礦長組織進行本專業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及隱患排查;四是開展周辨識評估活動。區隊負責人每周組織本單位人員,對本單位作業區域開展全面的安全風險辨識;五是開展日辨識評估。跟班區長、班組長、安監員每班交接班前組織本班組崗位員工對重點工序進行安全風險辨識評估。
規定排查具體內容,“五嚴格”風險、隱患閉合管理。一是嚴格排查重點。全方位、全過程辨識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安全管理、操作行為、職業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風險,做到系統全面無遺漏,并持續改善;二是嚴格風險等級。對排查出來的風險點進行分類分級管理,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確定安全風險類別,確定安全風險等級,按照危險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嚴重性,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三是嚴格管控措施。針對風險類別和等級,從組織、制度、技術、應急等方面,通過隔離危險源、采取技術手段、實施個體防護、設置監控設施等措施,對安全風險進行有效管控,并且對安全風險分級、分層、分類、分專業進行管理,將風險點逐一明確管控層級(礦、部室、區廠、班組、崗位),落實具體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具體的管控措施;四是嚴格風險公告警示。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分別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根據不同崗位存在的不同風險隱患,制作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人手一卡,標明主要安全風險、可能引發事故隱患類別、事故后果、管控措施、應急措施及報告方式等內容,并且加強風險教育和技能培訓,確保每名員工掌握安全風險的基本情況及防范、應急措施;五是嚴格排查消除隱患。針對各個風險點制訂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和符合企業實際的隱患排查治理清單,建立全員參與、全崗位覆蓋、全過程銜接的閉環管理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實現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