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實施技術創新,打造輕型高效礦井,推動企業發展動能由傳統資源驅動型,向技術驅動型、創新驅動型轉換”,安居煤礦主要負責人蔣凌強在年初的工作會議上如是說。
前三季度,安居煤礦八項重點工程進展順利,機械化換人、穩產提質、隊伍素質提升等創新型工程更是在推動企業穩步健康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企業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
更新裝備,換來提效“加速度”
安居煤礦狠抓裝備升級改造更新,把“機械化改造、自動化換人”作為企業發展的新引擎來打造。截止到今年9月底,全年制定的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及煤流系統減員提效項目19項計劃提前完成,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改善了勞動環境。
對采掘裝備進行升級,掘進方面,從提高掘進效率入手,加大了綜掘工藝的應用研究和設備投入,所有掘進迎頭實現機械化,消滅炮掘迎頭,煤巖巷掘進效率分別提高了85%和70%。在采煤工作面超前范圍內使用小型單軌吊,解決了單軌吊機車終端到工作面切眼內所有物料運輸的問題。
對輔助運輸裝備進行更新換代,針對工作面搬家頻繁,占用運輸人員多的實際,革新輔助運輸方式,建設了從大巷到各采掘工作面的單軌吊輔助運輸網絡。該設備運輸環節簡單,安全系數較高,占用人員少,人工費用低,有效提高了運輸效率,避免了安撤面絞車運輸事故,直接消除了長期困擾煤礦的重大安全隱患。
系統優化,打通提效“腸梗阻”
煤倉少,煤流系統無緩沖。掘進易,出渣難……這些系統配套問題一度成為制約安居煤礦生產效率提升的重大障礙。為徹底解決系統性“腸梗阻”問題,安居煤礦以基礎強化年為契機,優化系統,完善配置,穩扎穩打,打通井上下高效生產通道。
為解決煤矸石井下運輸無緩沖問題,今年年初,在東翼新施工矸石倉1個,一方面解決了煤矸混運問題,提升了原煤質量。更重要的是增加緩沖提升量500立方,可滿足32小時提升需求,破解了掘進、采煤不能同時出料的矛盾。
單軌吊設備剛投入使用后,兩臺設備覆蓋面有限,顧此失彼,互補性不強,采掘工作面材料供給一度“告急”。安居煤礦以系統化建設為目標,在井下建設形成了
綜掘機后出渣慢,也是制約掘進提效,讓生產礦長頭疼的一個大問題。安居煤礦在快速掘進成套設備配套上下功夫,在東翼軌道大巷、東翼回風大巷均應用大功率巖巷綜掘機進行掘進,后面跟轉載膠帶機直接進入分矸倉;在分矸倉的下口安裝給煤機、彎道繩式推車機實現連續接車,使全巖綜掘效率在原有基礎上提高20%以上。將繩式推車機應用于東部軌道大巷分矸倉下口,與給煤機配合使用,實現一人遙控連續裝矸。解決了傳統裝矸操作人員多、安全隱患大的問題,每天可節約用工4至6人。
創新驅動,激活提質增效“動力源”
創新無止境。安居煤礦成立創新工作室,對運行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安全隱患多的地點進行技術改造,對應用成功項目進行獎勵,全年計劃“創新增效、改造降耗”94項方案中,75項方案已實施,激活了體質增效的動力源。
生產技術人員在2313工作面引進“沿空留巷”新工藝,下順槽通過注漿做墻,保留巷道作為新工作面順槽使用。不僅減少巷道掘進進尺1000多米,而且能夠緩解工作面接替緊張、實現連續開采、提高礦井煤炭資源回收率,實現了一舉多得。
機電技術人員參照單軌吊運行原理,設計定制了工作面小型超前單軌吊,現在2313、1309工作面使用,可解決超前大型物料的運輸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安全系數,解決了部分復雜條件下物料運輸問題。
通過對洗煤廠“107、133溜槽改造”、“硫化皮帶凈化技術全面應用”、“井上大倉配倉刮板實現集控”、“145皮帶給煤機集中控制”四個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升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減少用工8人。
選煤廠主洗車間各類閥門集控改造升級,實現了主洗車間的遠程集中控制,在大大提高勞動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主洗車間一樓工人的勞動強度。
人才培養,積蓄長遠發展“智動力”
該礦在培養人才上下功夫,安全素質提升、業務技能提升、職業發展規劃工作同步推進,為職工獻上成長成才套餐的同時,為企業積累了發展智動力。
在安全素質提升上,成立教培工作辦公室,推行因材施教、寬訓嚴考、選修課程等新的培訓方式。讓職工在必修課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需求、愛好興趣選修部分課程,避免了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使教育培訓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受到了職工的歡迎。
在業務技能提升方面,把崗位技能作為人才選拔的硬指標,無論是提拔推薦、轉崗簽約,都以技能水平為主要參考指標,有技能則有未來,成為干部職工的共識。大力開展技術練兵、師徒幫帶活動。2017年職工技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參與人數達到271人次,涉及到一線、輔助、后勤13個崗位工種。技術比武狀元不僅能得到獎勵,還能享受到礦長津貼待遇。
在人才梯隊建設方面,建立崗位職工雙向選擇機制,基層職工可以根據個人特長,到心儀崗位進行交流鍛煉。開展職工職業生涯規劃,每個崗位職工設計多種不同發展路徑和成長選項。崗位能流動,路徑能選擇,平臺能進入,安居煤礦傾力打造了拴心留人、放手干事的良好環境。
剛剛從區隊技術員提任教培辦主任的尹聰告訴記者,“良好的發展環境讓我們大學生能夠一展拳腳,找到了歸宿和舞臺,幾年的區隊技術員經歷讓我了解了基層的需求,也讓我今天的培訓工作如魚得水”。
“怎么使用好人才,不僅是人才資源的配置問題,更是一個重要的導向問題。這幾年,我們對人才科學使用、量才使用、大膽使用,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潛能。”蔣凌強說。
思想的“大轉換”,換來的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創新永無止境,作為省級“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示范企業,安居煤礦并沒有自我滿足,新的技術改造15項計劃已經擺上班子成員的案頭。相信隨著新一批創新項目的實施,安居煤礦高效、和諧、開放、共享的發展道路將會越走越寬。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