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朱家峁煤礦洗煤廠315皮帶巷內,一塊塊由塊煤篩運輸過來的塊煤滑落至緩沖床上,然后被皮帶平緩地輸送到煤倉內。
“這個簡易的裝置我們稱之為‘緩沖床’,自從安裝上它,現在落煤點再也不撒煤了,不但皮帶扣也不像以前更換那么頻繁了,而且還延長了皮帶使用周期,無形中又節省了一大筆材料費,可謂是簡單實用。”該廠副廠長王珂介紹。
據了解,井下原煤經過洗煤廠弛張篩處理后,分離出的塊煤經塊煤篩落至下皮帶內,由于塊煤篩和皮帶之間存在著高度差,大塊煤的沖擊對皮帶、托輥和托輥架損壞較大,平均每個月就得更換10組托輥架、20個緩沖托輥和皮帶接頭。為減少設備更換頻率,維護人員在落煤點和皮帶之間裝了一套制式的皮帶緩沖裝置,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但由于塊煤下落時沖擊力較大,制式緩沖裝置用上到兩個月就需要進行更換。一套制式緩沖裝置上萬元,如果每兩月更換一次,材料費用就會大增加。
該礦洗煤廠機修工經過現場研究比對,將給煤機煤矸與皮帶撞擊處進行了改造,利用6根1.4米長的廢舊槽鋼,兩兩焊接一組,充當底座,然后將一塊厚3毫米的廢舊鐵板加工制作成簸箕的形狀,再將廢舊皮帶敷設在鐵板上面,代替緩沖托輥,用螺栓固定在皮帶架子上。兩側自制加強支架,用普通托輥來支撐皮帶,減少皮帶運行阻力,該裝置將原來塊煤對皮帶的硬撞擊變為“軟著陸”,經試運行堅固耐用,使用方便,安全。
該廠廠長陸濱說:“簡易“緩沖床”不僅成本低,各類費用加在一起還不到一千元。投入使用后,有效減緩了大塊煤降落的沖擊力,延長了皮帶的使用壽命。該簡易“緩沖床”與先期采購的制式緩沖裝置相比,不僅簡單實用、耐沖擊、易更換,而且每月可節約材料費用上萬元。”
■ 中太公司 仇文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