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集團公司正緊鑼密鼓的開展“過好緊日子 才有好日子”形勢任務教育大討論活動,這讓我想起“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這句話。
在這個經濟“寒冬”,要想“過好日子”就得會過“緊日子”,以非剛性支出的“減法”,換取發展效益的“加法”,厚植新優勢,釋放新動能,打贏這場翻身仗,是實現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努力開創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不僅要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廣大干部職工還要有“打鐵還需自身硬,工資要靠自己掙”的思想理念,當然這不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后一招,而是我們“挖潛蓄能”的關鍵一環,如今過緊日子已經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了,而是一個新的課題。
“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句中國流傳已久的通俗名句,在我聽學習強國時,它被翻譯成英文是it takes a good blcaksmith to make good steel,這里用到了兩個good,字面的意思就是只有優秀的鐵匠才能打出上等的鋼材。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要敢于創新,不斷錘煉過硬本領,始終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制定階段性戰略目標,共同為千億級集團凝聚奮進力量。打鐵還需自身硬?打鐵必須自身硬,這是自我革命、自我再塑的一場硬仗。
“當所有細胞都被激活,這個人就不會衰落。拿什么激活,血液就是薪酬制度。”華為總裁任正非這樣說。工資是靠汗水和智慧掙出來的,不是坐享其成等來的。“我有一個工作目標,那就是每年都有新的發明,為什么設立這樣的目標?因為工作這些年來,我越來越明白,工資與企業的效益有著直接的關系,工資是靠自己掙出來的,個人能力的提升也關系著我的飯碗,要主動擔當作為,建功立業。”這是集團公司首席技師機孫強19年來不斷提升自我價值的工作總結。
孫強,2003年畢業于落陵煤礦技工學校,雖然學習的煤礦專業理論知識有限,但他善于從實踐中摸索經驗。在進入陽城煤電機修廠之前,有著8年井下工作經驗的他,干過采煤、掘進,精通井下各種鉆探設備,同時積累了大量的維修經驗。
從不計個人得失,總是把創新工作放在第一位,也犧牲了許多休息的時間。“我從小就喜歡搞發明,沒事的時候就把家里的電視機拆了,研究研究。”孫強笑著說。“我的生活很單一,在車間上班時搞研究,回到家依然搞研究,可我又覺得很充實,經常為了攻克一個難關徹夜無眠,第二天在班車上睡上一覺到了單位繼續研究。”知道我要采訪他,他興奮的把他的發明創造一個個發給我看,其中他向我展示了卷電纜機的工作場景,胳膊粗的電纜,在機械的操作下,幾分鐘就卷好了;如果人工操作,需要整個班組的人才能完成。“我吃過失敗的苦,也嘗過成功的甜,我認為這樣人生的才是精彩的”他向我介紹的時候,眼睛里透著光,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熱愛、奉獻和擔當。
這些年他設計發明了智能化噴霧降塵裝置、皮帶裁剪機、液壓支架復軌器等多項設備,均已在企業內部成功運用,自主維修巷道修復機、猴車吊椅、改造人行車回繩輪等項目為企業節約成本近百萬元,他的多項發明申請了國家專利。也先后獲得濟寧市急需中青年技師、濟寧市科技創新三等獎、集團公司首席技師等榮譽稱號。他說他很早就為自己規劃好了人生軌跡,一定要用自己的發明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無論身處什么崗位,只要堅持不懈的奮斗、拼搏實干,就一定能迸發出耀眼的光彩、實現自我價值。這里是一方奮斗的熱土,你付出多少,就會收獲多少。每一名員工就像是在這塊“責任田”上耕耘的勞動者,盡管從事的勞作內容不同,但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把我們的勞動成果疊加起來,最終贏得一個好“收成”,而“緊日子”是方式、是過程,廣大干部職工用聰明才智和辛勤勞作轉化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
實踐證明,“千億級集團是奮斗出來的、效益是干出來的、工資是勞動掙來的”。回首發展之路,在“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厚德致遠”的落陵精神催生下的濟寧能源不斷發展壯大,那些“排頭兵”“先鋒隊”的歷史傳承依然鮮活激蕩,鼓舞我們奮勇前行。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站在跨越式發展的交匯點上,我們要當好主人翁,不做旁觀者,要爭著干、搶著干、比著干,做新時代的“傳承者”和“踐行者”。新的時代,新的展望,新的任務,讓我們時刻保持昂揚的斗志,為共同創造濟寧能源文明、富足的美好明天續寫嶄新的篇章!
文丨李梅(陽城煤電)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