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說職務犯罪》系列視頻通過真實的案例,深刻剖析了職務犯罪的成因、過程及危害,對我觸動極大,引發我對這一嚴重社會問題的深思,經過近期不斷的觀看學習和深入思考,現將學習心得和思想體會匯報如下:
一、職務犯罪的危害性不容忽視
1.失信于職責。國企職務犯罪視頻揭示了一些管理者忽視了自己的職責,將自身地位視為權力的濫用途徑。他們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初衷,通過挪用公款,濫用職權,貪污和行賄受賄等方式將職務視為牟取私利的工具。例如,領導干部利用職務便利,為單位和個人謀取工程承攬、項目投資、物資采購等利益,收受巨額財物,方式和手段多樣性且隱蔽。事實上,無論身處何種職務,我們都應該保持清正廉潔,不為個人私利而損害組織和社會利益。作為企業管理人員,我更應該時刻銘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堅守正道,遠離腐敗和不法行為。
2.損害國家利益。例如,在簽定、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中,主體是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代表單位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而被詐騙的行為,不僅僅損害了國企的聲譽和利益,更直接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廉潔自律是預防職務犯罪的關鍵
1.加強教育和監督。觀看這類視頻提醒我們,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教育和監督是至關重要的。很多時候,這些不法行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長期形成的積弊。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對國企的監督和管理,建立更加嚴格的制度和規范,確保公共資源的合理利用,防止職務犯罪的發生。單位要把對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的管理教育納入日常監督,經常性開展警示教育,督促黨員干部樹牢紀法意識,規范履職行為,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強化日常監督和執紀審查,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切實發揮監督效能,深挖細查隱蔽化違紀違法行為。
2.警示教育作用。無論是國企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都應該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守職業操守,恪守法律底線,不為個人私利損害公共利益。同時,更需要加強對職業道德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全社會對誠信的認知和重視程度。
三、從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訓
1.簽定履行合同失職被騙。國有糧庫莫某的案例,合同是商業活動的基石,它確保了交易的公平性和合法性。然而,簽定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一旦出現疏忽或不當行為,就可能導致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可能觸犯法律,形成簽定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這種罪行不僅是對企業利益的損害,更是對法律秩序的破壞。在商業活動中,我們常常因為追求利益而忽視了潛在的法律風險。這種心態導致我們在簽定合同時,往往只關注利益分配,而忽視了條款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明確性。此外,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忽視了合同條款的執行,從而導致被騙的風險。
其次,簽定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的根源在于企業內部管理和監督的缺失。在企業內部,如果缺乏完善的合同審查機制和監督機制,就難以保證每一份合同都能得到專業、細致的審查。這種情況下,即使員工有再高的法律素養和職業素養,也難以避免被騙的風險。
為防范簽定履行合同失職,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高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這需要不斷學習法律知識,了解市場規則,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同時提高合同意識,認真閱讀合同條款,確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明確性。
(2)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和監督機制。建立完善的合同審查機制和監督機制,確保每一份合同都能得到專業、細致的審查。同時加強對員工的法律培訓和職業素養教育,提高員工的法律素養和職業素養。
(3)加強與合作伙伴的溝通和協作。在簽定和履行合同過程中與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協作,確保雙方對合同條款的理解和執行一致。同時加強對合作伙伴的信用評估,避免與信用不佳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
紀律嚴明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障。在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法治建設新形勢下,負有管理職責的黨員領導干部和“三管人員”,要始終堅持把好思想關,把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首要位置,以嚴明的紀律確保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知行知止、令行禁止,筑牢嚴守政治紀律的思想根基。加強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推動黨員干部養成紀律自覺。壓實各方責任,凝聚強大合力,管住干部、看住權力,從自身做起,堅守道德底線,不觸碰法律紅線,促進國有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形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和合力。
文丨蘇本福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