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觀看《群星閃耀時》,了解到身邊 “普通人”的不平凡事跡,不再羨慕“遙遠的明星”,更是感到我們身邊人的“不普通”。特別是他們銳意進取、突破自我、無畏艱辛,變“不可能”為“可能”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更應受到尊敬,激勵大家奮勇前行。
從“洗衣工”向“吊裝工”的蛻變,凸顯我們能源人“闖”的勇氣。安居煤礦洗衣工宋文慶從煤礦到港口工作,無論從工作環境,還是從業務技能,都需要從頭開始,重新再來,身體和心理等方面都需要全方位進行調整。但她憑著“闖”的精神,突破自我束縛成功轉型,創出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自集團公司轉型發展以來,有許許多多像宋文慶一樣的職工,緊跟集團發展的潮流,轉崗轉型“闖”出自己的新天地。作為仍在煤礦工作的我們,更應百倍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立足本職,增收創效,做好煤炭運銷工作,實現集團公司的“壓艙石”“穩定器”作用。同時做好“時刻轉崗”的準備,具備開拓新領域“闖”的膽魄。
從“為取得核心技術”不畏困難、攻堅克難的精神,體現能源人“創”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競爭,更是核心技術的競爭。王華東,海納智能裝備研發主任,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廢寢忘食,勇于克服廠家技術壁壘,在自己的崗位上“創”出了不平凡的成績。近兩年,海納智能技術公司團結協作、勇攀科技高地,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的科技創新之路,掌握了關鍵產品的核心技術,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集團的轉型發展再助力。同時作為煤礦人,從他們的實績中,感到我們不僅應具備創新意識,更應該與時俱進,才能在新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立于不敗之地。
從“十多天以車為家、忘我工作”的韌勁,彰顯能源人“拼”的勁頭。在集團公司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傳統、好作風“落陵精神”不僅沒有丟,而且還能進一步發揚光大,這體現了現在我們能源人的“精氣神”。“一分精神一分財”只要精神在,意志有,在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就有了克服一切困難的資本和底氣。
從“在工作實踐中解決單軌吊無人駕駛問題”,呈現能源人“實”的干勁。實干興邦、實干強國、實干興企。作為能源人,踏踏實實做事,解決工作中實際需要的“卡點”“難點”,不為上、不為名、只為實。在集團轉型發展的道路上,一定會遇到各類“攔路虎”,應該有“攻城拔寨”的實干精神,腳踏實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集團公司發展才能“行穩致遠”。
近年來,集團公司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改變原來單純從事煤礦開采單一經營模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從“采礦人”向“港航人”“大宗商品服務商” 闊步前行,傳承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厚德致遠”的企業精神,堅持“協同高效、創新驅動”的管理理念,同心協力,砥礪前行,以 “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精神,奔馳在“樹百年能源 創千億集團”的道路上。
文丨高玉生(義橋煤礦)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