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蟬聲陣陣、荷香四溢的季節里,我踏上了職業生涯的初征,成為了濟寧能源這個大家庭當中的新鮮血液。
回望過去,大學四年的書海遨游、青春磨礪,仿佛都是為這一刻的啟航做足了準備。而今,站在新的起點上,心中既有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也有對過往的深深感激,更有對當下這份職責的深刻認知與體悟。
初識能源:從煤礦印象到綜合集團
進入集團培訓的第一天,首先為我們介紹的是濟寧能源的發展史,集團起初從落陵煤礦發家,從一家小煤礦一步步發展起來,后經過一系列轉型升級,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家頗具規模的綜合能源集團。介紹完發展史之后,我對濟寧能源有了新的認識,這與我之前所了解到的大不相同,在我的印象中濟寧能源是以煤礦為主的集團,培訓課程的第一課讓我了解到了一個全新的“濟寧能源”,意識到了集團的多個業務模塊可以讓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找到合適的崗位,在崗位上發光發熱。
在接下來的培訓課程當中,著重為我們講解了濟寧能源集團的企業文化。在課堂上,老師不僅細致地介紹了企業的使命、愿景、精神等內容。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加直觀感受企業文化,還為我們放映了集團拍攝的微電影、梁山港的建設之路等視頻。視頻給我帶來了深深的觸動,視頻當中的前輩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艱苦奮斗 自強不息 厚德致遠”的企業精神,無聲傳遞著“知難而不畏難”的拼搏意志。當《群星閃耀時》王華東攻克技術瓶頸的那一刻,坐在屏幕前的我為也是濟寧能源的一員而感到欣喜與自豪。
企業文化是一家企業的靈魂,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根和脈絡。在入職之初向我們介紹企業文化,提前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這激勵著我們新入職大學生為企業發展注入自己的力量,敢于承擔集團發展使命,同時也提醒我們不忘來路,繼續奮進集團新的征程。
走入港口:看千年運河的蛻變新生
結束了10天的培訓,我們要去往集團的各個企業開始腳踏實地的工作征程。我有幸成為了濟寧港航躍進港的“職場新鮮人”。
當我第一次踏入躍進港,仿佛穿越了一道通往靜謐綠洲的門戶,迎面撲來的是一股清新而濃郁的綠意,樹木枝葉繁茂,交織成一片片濃密的綠蔭,為炎炎夏日下的港口員工撐起了一把把天然的遮陽傘,帶來絲絲涼爽與愜意。接待我的同事們都親切又熱情,他們為我介紹港口的相關情況,使我快速了解各部門的職責,也很快融入了充實的工作中。
來到港口,我第一時間就想去看看躍進港旁的大運河。這條流淌千年的河道,今天是什么模樣?說起大運河,這對我這個濟寧人來說并不陌生,自元代京杭大運河通航后,濟寧作為其沿線城市商品的貿易往來十分頻繁,變成了一座繁華的運河城市。近代以來,大運河落寞了下來,濟寧也陷入了短暫沉寂。
而現在,我站在港口的前沿,看到了港口邊停放的一艘艘貨船、堆放整齊的集裝箱和專業的港口運輸調度設備,這些無一不展示著運河重新煥發出生機活力。面對這些陌生的設備,我充滿好奇,橙色的集裝箱上印有“濟寧港航”的字樣,強而有力的龍門吊把大大的集裝箱像堆積木般輕松移動,這讓第一次走進港口的我不覺驚嘆。
在港口的旁邊,一片藍色的區域引人注目,同事介紹這是環保服務驛站和海員之家。通過專業的設備,讓船舶生活污水和垃圾得到了有效采集,也為船員提供了一個放松身心的場所。這一片小小的區域,讓我感受到了躍進港建設綠色港口的決心,更體會到了港口的人文關懷。
成長號角:點滴成長匯聚我的“通江達海”
從學生到員工,短時間內角色的轉變催促我加速成長。我輪崗的第一站是黨群工作部,在這里我從事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份工作任務--管理維護“云學苑”。
其實我與“云學苑”并不是初相識。在參加集團的學習培訓時,我第一次接觸到濟寧能源云學苑平臺,當時我還是一名使用者。現在進入到工作狀態,身份變為了企業“云學苑”系統管理員。
最初平臺拿到操作手冊時,我感到平臺的維護非常簡單,隨著深入閱讀操作手冊,我感到操作系統并沒有想象中的簡單,其中的一些流程比較繁瑣,稍不注意可能會出現錯誤,會影響員工在平臺上的學習進程,后臺的數據統計也就缺乏準確性。閱讀完操作手冊,我登錄上系統進行實機操作,按照手冊上的流程一步步進行操作,更深入地了解這個系統,發現了許多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如果沒有進行實踐,系統內的許多功能會找不到在哪里操作。透過一件小事,發現自己目前仍然有著許多的不足,急需更加系統地成長和鍛煉。
今后的工作當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這些困難,如同一塊塊試金石,考驗著我們的智慧、勇氣和毅力。但也正是這些挑戰,讓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蛻變,使得職業生涯更加豐富多彩。
新的起點,一切過往榮譽歸零,輕裝上陣、再接再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更加勤奮認真、求實創新、團結同事、配合領導,積極參加集團的各項活動,高效高質完成工作任務,繼承并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厚德致遠”的企業精神,為打造千億級集團貢獻新生力量。
文丨劉智迅 圖丨許國春(躍進港)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