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但白日依舊高溫不下。
正忙著,書記領來一個年輕的男孩子,水靈靈、肉乎乎的臉龐上全是單純與稚嫩。書記說:“這是剛分來的研究生,在廠里鍛煉三個月,你們多照顧照顧。”
相互問候,才知是99年生,河南平頂山人,學的資源與環境專業。我們驚呼:“你為何來這么遠的地方?”他笑著說:“不來到這里怎么能認識你們?”
浩杰就這樣開始了在洗煤廠的實習生活。
來了新職工在洗煤廠算是個新聞,但很多人不知道浩杰叫什么名字,就用“新人”來代稱他。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新人”并不躺平。他沒有一點好高騖遠的心態,而是腳踏實地地跟著技術員去現場熟悉機器設備,了解煤質和洗選系統的運作流程。技術員教給他做一些基礎的工作,他也虛心求教,及時完成。
“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出于未來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的考慮,廠長鼓勵浩杰跟著班組長深入車間全面掌握廠里的生產情況。明明可以白天上班,他卻主動跟隨師傅一起三班倒。遇到緊急搶修的情況,他主動和工友一起清煤,更多的,也是在學習各種工作方法和原理。
“一個多月以來,我感受到課堂所學和現場實踐的差距很大。從理論到實際,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在這里,人人都是我的老師,徐班長是徐師傅,秦班長是秦師傅,跟誰我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浩杰說。
浩杰身上有著年輕人難得的質樸與真誠,遇到誰在忙活,他總想幫幫忙,能吃苦、踏實肯干,是工友們對浩杰的一致評價。他不講究吃穿,“飯能吃飽就行,咱餐廳的飯菜就很好,干凈衛生還實惠。”有人和他打趣,他總是靦腆著笑,以善意回應對方。某一天下暴雨,下班后浩杰遲遲未走。我問他帶沒帶傘,他說沒有。我說:“那你下班怎么走?”他笑著說:“沒事,我可以淋著回宿舍。”我拿了把多余的傘給他,第二天,那把傘折得整整齊齊地出現在我的工位上,和我平時隨便一卷形成了鮮明對比。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初入職場的浩杰像一顆種子,不好高騖遠,不眼高手低,沉下心、扎下根,慢慢積蓄能量。他不是最閃耀的那個人,但總有一天,會厚積薄發。
文/圖丨周冰凌(運河煤礦)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