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濟寧港航錨定 “強港航、聚產業、促融合、助協同” 的發展航向,精心擘畫 “一軸引領、兩翼協同、五區帶動、全域融合” 的港產融合宏偉藍圖。以港口為根基,深度整合供應鏈上下游產業要素,全力優化港口資源配置與港區產業布局,匠心制定港航與產業發展規劃,合理鋪陳五大臨港產業園區,統籌推進港產融合發展空間,力促臨港產業與園區攜手共進,矢志打造港產融合新典范。
“一單制、一箱制”:開啟智慧物流便捷新篇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明確提出 “加快健全多式聯運體系”“加快推進一單制、一箱制” 的戰略部署。
這種運輸模式的革新,不僅優化了企業的運營流程,更在宏觀層面上對物流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它打破了傳統運輸方式之間的壁壘,促進了公路、鐵路、水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使得物流資源得以更加高效地配置,減少了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停留時間和損耗,進一步提升了整個物流鏈條的可靠性和時效性。
融匯物產副總經理馬春暉感慨道:“以往發貨,需與公路、鐵路、港口等多方對接,貨運單據繁雜,陸運、海運集裝箱互不兼容,到港還得換箱;如今,托運方輕松一鍵下單,濟寧港航多式聯運全程包辦,一張貨運單據暢行運輸全程,貨物到港無需換箱即可登船,降本增效立竿見影。” 濟寧港航全力推廣 “一單制、一箱制” 集裝箱運輸模式,既為客戶送上極大便利,又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以實際行動詮釋 “濟寧能源速度”。
在推進多式聯運信息互通的征程中,濟寧港航成功實現物流全程監控。為確保貨物安全無虞,精準獲取集裝箱鐵路在途信息節點數據,搭建鐵水聯運信息互聯橋梁。精心打造集云端貿易、智慧港口和數字物流 “三位一體” 的融匯數易平臺、物流監控平臺以及集裝箱訂艙系統,全面整合碼頭、港區集裝箱辦理站、短駁車隊、貨代等鐵水聯運上下游相關方的物流信息,為客戶貼心提供鐵路訂艙、全程物流跟蹤、智能查詢等線上服務,顯著減少客戶信息溝通成本,全面提升鐵水聯運運營服務效率,為客戶量身定制一站式門到門綜合運輸解決方案。
產業布局優化升級:構建港產融合發展新格局
圍繞拉長加粗產業鏈條這一核心目標,濟寧港航高能級布局臨港產業,持續優化提升港航物流基礎產業,大力發展壯大臨港制造加工產業,協同拓展大宗商品供應鏈運營產業,精心構建起龍頭引領、鏈式布局、集群發展的產業格局,“以港聚產、以產興城、港產融合” 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經營業績蒸蒸日上,集裝箱運輸風頭正勁。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與煤炭市場的劇烈波動,濟寧港航勇當 “排頭兵”,秉持 “上控資源、中聯物流、下拓市場” 的長遠布局攻略市場,始終堅守以貿易增量穩量為關鍵核心,以安全生產為堅實保障,密集開展 “敲門行動”“拓鏈行動”,業務發展實現新跨越。截至 12 月底,濟寧港航集裝箱運量累計完成 300964 標箱,圓滿完成任務目標的 100.32%;散貨發運量累計完成 2477.3 萬噸,出色完成年度任務目標的 123.8%。
截至目前,集裝箱航線已成功開通 26 條,2024 年新增濟寧至淮安、成武、杭州、金華、紹興、湖州德清 6 條集裝箱運輸航線,達成全流域全網點覆蓋。其中,6 月 21 日,濟寧與蘇州攜手開通 “濟蘇綠色穿巴” 航線,并實現每周固定三班航次,開創干支結合新局面。依托龍拱港、梁山港鐵水聯運優勢,積極在太原、濟南鐵路局管內重要城市節點間搭建多式聯運通道,不斷健全多式聯運體系。共同協商優惠運價,深度開發晉陜蒙腹地貨源,充分利用沿江腹地企業資源,積極開發集裝箱回程貨,全力推廣 “公轉水” 運輸模式,攻堅開拓長三角地區頭部企業。
在現有外貿集裝箱業務基礎上,濟寧港航進一步加大與泛亞、中谷、安通等的業務合作,通過對接太倉港和上海港,積極拓展外貿集裝箱進出口業務,持續加密運輸班期,穩步提升業務量。目前,已能將機械配件、農產品、化工產品(化肥)等本地貨源發往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德國、法國、英國、挪威、瑞典等地,同時上述地區的進口業務也可順利抵達魯西南地區,真正實現內陸地區 “通江達海” 的宏偉愿景。
新質生產力驅動:繪就轉型升級綠色畫卷
濟寧港航首創內河船舶標準化生產全新模式,成功建設集產業化集成、市場化運作、規模化應用于一體的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實現新能源動力、低阻力、船機槳匹配、船體結構輕量化等 4 項關鍵技術突破,同步推出 4 型電動、集散兩用、清潔能源船型研發制造成果。與傳統柴油機船舶相比,二氧化碳減排 25.5%,二氧化硫減排 88.5%,氮氧化物減排 85%,節能程度達到國內最高標準綠色船舶 - 3,船舶機艙自動化程度位居國內內河船舶之首。
4 個主力船型均為自主研發、國內首創,目前已投入批量生產,并全部通過 CCS(中國船級社)認證,能夠充分滿足內河不同應用場景需求,正在積極申報 “國家綠色智能內河船型目錄”。2024 年 8 月 22 日,首制新能源智能船舶順利吉水,截至年底,已先后開工新能源船舶 40 條、下水舾裝 7 條、交付 3 條,并與紫金礦業和法國達飛等大型國際企業集團成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逐步叩開國際市場大門。
《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方案(2025 - 2035 年)》明確提出推動應用多式聯運 “一單制”,鼓勵建造適配京杭運河與長江航行的船型,推動實現一船通達,研究制定內河運輸、河海(江)聯運發展等政策措施。可以預見,這將為新能源船舶制造業帶來全新機遇。濟寧港航將持續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在交通裝備制造、新能源車(船)制造、智慧交通、智能航運等領域持續發力,積極構建內河新能源船舶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全力爭創全國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加快打造百億級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集群,精心鑄就京杭大運河新能源運輸先行區。
展望未來,濟寧港航將緊緊圍繞 “建設億噸大港口、發展億噸大物流、培育千億大產業、暢通國際大通道、形成開放大格局” 的戰略部署要求,深入謀劃工作路徑、主動研究創新舉措、積極探索實踐方法,進一步激發濟寧現代港航物流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快推動內河航運轉型升級、全面振興,助力濟寧搶占行業制高點,全力打造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構建起現代綜合物流大格局,向著更加輝煌的明天奮勇前行。
文/圖丨金昊生(中交潤楊)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