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集團公司組織開展了“奮進千億,強企有我”征文活動。在各企業工會的廣泛發動和精心組織下,共收到 20 個單位的 78 篇征文,通過故事征集形式,展示宣傳為濟寧能源建設發展與默默奉獻的普通職工的故事,展現他們的勞動之美、創造之美、奉獻之美,現將優秀征文展出,一起來看看吧。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每當我站在京杭大運河的岸邊,望著遠方綿延不斷的過往船只,總會情不自禁地哼起這膾炙人口的旋律,讓我思緒萬千,腦海里漸漸浮現出20年前的畫面!
時光倒流,回到2001年的5月,隨著一紙退役軍人分配通知,我來到了落陵煤礦。高聳的井架,整潔的街道和樓房,熱情的工人師傅,給了我極大的溫暖。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在落陵煤礦努力工作,實現夢想。半個月的崗前培訓結束,正式下井工作,戴上硬邦邦的膠殼帽,背上碩大的礦燈,穿上膠靴,我的心情頓時變得灰蒙蒙的……
乘坐罐籠來到井底,走過一條條曲折低矮的巷道,腦袋不時地碰到頂板上凸起的巖石,霎時間眼冒金星,我的心情更加沮喪。好不容易來到采煤工作面,在一顆顆液壓支柱的支撐下,微弱的星星點點燈光,正在揮汗如雨地揮舞著鐵锨,烏黑發亮的煤炭在溜子上歡快地跳躍著,被拉往遠方!從溜頭開始匍匐前行進入采面,膝蓋被煤炭矸石膈得生疼,此時的我腦海里早已沒有了雄心壯志,只留下眼前無邊的黑色,我恨不得馬上離開這個“鬼地方”。
升井后,我的思想情緒也開始波動,心中無數個聲音在勸說自己,這樣的工作不適合你,你曾是英勇的解放軍戰士,你的工作應該充滿陽光!隨行的師傅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遞給我一根煙,對我說:“小秦,是不是對未來井下的工作充滿了失望?采面環境是差了些,可是比起以前那可是有了質的變化,以前采面那可是使用木支柱支護頂板,現在可是使用液壓支柱了,安全系數大幅提升。雖然工作是辛苦了些,但是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一樣可以實現你的價值,活雖然累,但總得有人去干吧……”
“總得有人干吧”這句話令我醍醐灌頂,這不就是我身上沉甸甸責任嗎!我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我曾經是一名軍人,不怕吃苦,現在是一名黨員,服從安排跟黨走,更沒有理由逃避,我要扎根礦山,用不一樣的方式書寫我的人生!
從落陵煤礦采煤工到運河煤礦掘進工,再到陽城煤礦安全員,生產調度員,我一步一個腳印,兢兢業業地工作,實現了我當時立下的誓言。20年里,我見證了集團公司發展的風風雨雨和輝煌成就。20年里,捷報頻傳,陽城煤礦、花園煤礦、霄云煤礦……雨后春筍般的在運河沿岸拔地而起。單體、墩柱、鐵锨、鎬頭漸漸地離我們遠去,伴隨而來的是先進的智能化采煤設備和新的采煤工藝,井上井下實現人機對話和一鍵啟動,有的崗位實現了無人值守。低矮的采面再也難覓蹤跡,進入工作面再也不用“匍匐前進”,而是可以昂首挺胸地工作,礦井的安全系數不斷提高,產量屢創新高,職工的幸福感、自豪感、歸屬感大幅提升。
乘著二十大的東風,集團公司正錨定“千億級集團”目標,建設億噸大港口,發展億噸大物流,培養千億大產業,朝著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商和能源物流產業服務運營商轉型。從當年年產20萬噸的小煤礦到今天的大集團,濟寧能源正刷新著一個又一個紀錄,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
望著綿延千里的大運河,我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站在新征程上,我要以“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的干勁投入到工作中,腳踏實地地干好每一項工作,爭做企業發展的排頭兵!
文丨秦偉利(陽城煤電)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