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礦井裝備升級及智能化建設不斷加快,霄云煤礦8部主運皮帶的動能轉換已全部完成,改造后,在性能上與傳統傳動相比具有高效、節能、低噪音、輸出轉矩大、啟動平穩等優點。經測算,新傳動方式啟動力矩為原來的3~4倍,用電量較原來節省15%,每年可累計節約各項費用約240萬元。”在濟寧能源集團霄云煤礦的集控現場,該礦機電科副主任師李平洋談及工作時,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信。
2009年,李平洋大學畢業后,滿懷豪情的來到霄云煤礦。當時正直礦井建設時期,他積極參與各種大型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并從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5年間,他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指導實踐,將業務技能與科技攻關相融共進,開辟了數條智能化礦山建設的新路徑,打造了新時代自動化、數字化礦山建設發展的“新高地”。
走出“象牙塔”,進入“大熔爐”
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學生到礦山高級工程師,一路走來,一路成長,一路收獲。他說,勤思、多學、實干是多年來始終伴隨他的座右銘。入礦后,他先后參加了副井絞車、主井絞車、暗斜井絞車、井下猴車、井下制冷機的安裝調試工作,重點對各類電控系統進行調試跟蹤。術業有專攻,面對一些技術上的難題,他沒有放棄,而是深鉆進去,向有經驗的師傅、身邊同事、廠家技術人員求教,邊學習邊實踐。
他喜歡朱熹的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他常說,萬事萬物都在不斷更新發展,唯有堅持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的思想,才能永遠保持活力和動力。業余時間,他先后自學了CAD電氣制圖、西門子電器設備原理,學會了各種PLC的技術知識及其應用,并從根本上掌握了電氣控制的核心技能。他能夠對礦區大型電氣設備在運行期間出現的故障,進行精準處理,一步步工作能力水平的提升不僅增添了他的工作自信,同時,還豐富了他的實踐經驗。
光榮之花怒放開,勤勞智慧結碩果。在礦井智能化建設進程中,他在夜以繼日鉆研、攻克技術難題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自己作為黨員的義務與責任,用如磐的初心,始終保持著艱苦奮斗、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品質,奉獻自己,感染他人,用拼搏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一曲奮斗之歌。期間,他先后獲得過集團公司礦井維修電工比武“狀元”、濟寧市煤炭優秀科技工作者、金鄉縣工會系統“蒜都工匠”、濟寧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握好“指揮棒”,應對“新挑戰”
“建設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化礦山既是時代的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李平洋帶領技術創新團隊走上了探索建設礦井自動化、智能化的新路徑,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就。
他講解過霄云煤礦互聯網平臺的建設思路,他說,建立“12576”智能礦山模式,是將原有業務系統應用進行打通整合,實現自動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解決員工在多個不同系統中處理不同辦公事務、多系統切換、操作繁瑣的困境,實現礦井各業務系統的數據共享與協同管控,實現礦山的安全效益提升、工作環節優化、礦山數據透明等功能,達到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目的。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實現的。他帶領團隊創建智能礦山集控中心,建立智能礦山綜合管控平臺,通過智能安全和智能生產應用模塊,實現安全監測數據、生產信息和設備運行數據的集成監控,大大增強了工人的安全系數,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不僅如此,還實現了通風機、井下中央水泵房、礦井直排系統、壓風機房崗位機臺的無人值守運行,減員13人,每年可減少人工工資投入104萬元;實現主煤流運輸集中遠程控制,實現減員6人,每年減少人工工資投入80萬元。同時,他還獲得了多項專利及軟著作權,包括省級榮譽2項,科技鑒定成果5項。
甘當“孺子牛”,培育“拓荒牛”
團隊協作同心力,銳意進取譜新篇。技術革新、攻關克難的工作經歷讓他收獲了更多的寶貴經驗和實操能力,他始終懷抱對企業忠誠、對工作負責、對同事感恩的平常心,時刻彰顯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職業操守和道德修養。他說,自己取得的一切成果,都來自于企業的栽培、團隊的合作。
2022年,他調入機電技術科工作,時而在一線科研領域專研開放,時而在后方陣地推進企業各大型固定機臺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文武雙全”的他比以前更忙碌了,他帶領各工區工程技術人員完善各個系統設備臺賬,完善了各個系統內業資料,對部分制度牌版、專業技術牌版進行修訂;對各機臺機電設備進行排查、整改,并修訂完善各個系統設備臺賬,建立一臺一檔技術檔案,完善系統內業資料,將范圍內通、排、提、壓、供幾大部分資料集中檔案化分類管理。此外,針對各大型固定設備,制定日檢、周檢、旬檢、月檢、季檢等備忘錄,實行精細化管理,大大增強了檢修人員的責任心。
甘為儒子育英才,克勤盡力細心裁。他充分利用“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實踐平臺,親自操作示范,手把手指導,技能人才的培訓、實操,交流業務技能,攻關破解難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適應現代數字化礦山建設和運行的電控維修人才。“在逐夢智能礦山的路上,我要始終秉承‘一家人、一條心、一個目標、一起奔’的企業“家”文化理念,把自己的所學所知毫不保留的傳送給更多人,駕肩接跡,凝心聚力,團結奮進,進而為企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李平洋深有感觸地說。
文丨鐘冬梅 孫亞曼(霄云煤礦)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