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陵精神”故事匯——
李叔的“陳年往事”
在7305工作面,大家經常能遇到一個紅衣紅帽笑瞇瞇的“老頭兒”,每個人見了他都會親熱的打招呼,叫一聲李叔。他叫李召懷,是一名老資格的安全員。
有人告訴我:他快要退休了,而在此之前,他已經在煤礦干了30多年,這30多年的煤礦生涯,已深深烙入他的生命的印記。他的每一道皺紋,都隱藏著一個故事。“特種兵出身,中共黨員,山東省勞動模范。”在和他深談之前,我怎么也不會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略顯沉默的大叔會有如此豐富的人生經歷。
說起落陵煤礦,本不善言談的李叔立刻來了興致,侃侃而談起來。本來,對于我們這些近幾年新分的員工,落陵煤礦的印象其實非常模糊。無非是文件里一再提過的“落陵精神”,或是老職工們津津有味地回憶往昔。而在李叔的口中,“落陵精神”卻漸漸清晰了起來。
他說:落陵的采煤工作面不足一面高,新工人下井都是一人一對護膝、一對方木塊,把護膝綁在膝蓋上,一手拿一個方木塊。那時進工作面叫“爬面”,像動物爬行一樣,一個緊跟一個。在當時的支護材料是原木柱,工作面低矮,不足一米高,在工作面爬行,一不小心,安全帽就碰到頂板上。那時工作面還是炮采,工人蹲在一個事先挖好的坑里,用短柄鐵锨往溜槽豁煤。由于空間狹小,舞動鐵锨很是費勁,感覺很辛苦,陰暗、低矮,蹲著、跪著作業,正是用锨一下一下豁出了50萬噸年產量。現在想想那才叫“艱苦創業”。現在你們拉個支架,清幾锨煤就叫苦叫累,其實比起那時的落陵煤礦的井下條件不知要好多少倍。
1998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這時候又恰逢修鄒濟公路,落陵煤礦的煤只能通過附近的白馬河外運銷往南方,煤炭價格低,而且賒銷的賬款不好要。那時的落陵煤礦“獨苗”一個,沒有互幫互助的兄弟企業,而且人口多,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差。1999年,發工資都很困難,7月才發4月份的工資,甚至發煤票當工資。那時,卻從沒聽見誰抱怨過、悲觀過,沒有誰想過當“逃兵”,那時的落陵人都是把企業當著自己的家,不棄不離,同呼吸、共命運、一起共渡難關。而想想我們現在的濟礦集團,是擁有十幾家子公司的大型企業,可以相互支援、抱團取暖,我們目前的現狀比困難時期的落陵礦,不知要好多少倍,又有什么好唉聲嘆氣的呢?
聽李叔說起落陵煤礦的那些陳年往事,我也開始神往那個激情澎湃,艱苦創業的年代,開始向往那個引領了一代人奮勇向前的“落陵精神”。老礦長王彥倫曾說過:“落陵精神”不單單是落陵煤礦的精神,而是一個時代、一個產業的精神,折射出了70年代、80年代煤炭產業工人用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創造出的輝煌歷程和光榮使命。“落陵精神”是一個綜合體,是集體創造的結晶,能夠在企業發展困難時期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不畏艱險、無私奉獻和任勞任怨的激情。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