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縱貫齊魯,潤澤幾度春秋。
大運河是水脈,更是文脈,亦是人脈、城脈、經濟動脈。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連通南北、接續東西,沿大運河文化體驗廊道在“四廊一線”乃至整個山東的發展版圖中,有著特殊地位。
近些年,大運河山東段文化保護利用全面展開,描繪出魯風運河動起來、活起來、靚起來的喜人景象。沿岸城市也借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詩與遠方”的故事,照進建設美麗家園的大潮中,流淌進沿岸百姓的心里。
數運河風流,還看今朝。
運河行舟今勝昔
3月27日下午三點,隨著“潤楊集003”號貨船完成裝船作業駛離港口,龍拱港今年集裝箱吞吐量已突破2萬標箱。
位于濟寧任城大運河主航道旁的龍拱港,自去年7月開港以來,錨定建成江北內河最大的智慧化集裝箱示范港的目標,在全國率先將“海港先進理念”引入內河,投用國內最先進的集裝箱碼頭TOS管理系統,港口生產作業效率提升80%,港產融合進一步增強。
龍拱港集裝箱作業場景
集裝箱內河運輸綜合成本僅相當于公路運輸的三分之一,越來越多沿線城市開始關注內河運輸。濟寧抓住大運河航運的風口,助力城市轉型發展。去年,全市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5.65萬標箱,同比增長106%。今年目標,又翻一番。
來自重慶萬州裝滿氯化銨化肥的集裝箱,通過內河水運送至龍拱港。這批化肥將通過公路轉運至泰安、菏澤等周邊市的田間地頭。
“這是新開通的一條航線。貨物沿著長江出發,隨后轉到大運河來到這里,比鐵路運輸每噸降低運費46元。”龍拱港業務員李國春說。
行舟側畔萬木春。臨港整體規劃了1.8萬畝的港產融合發展片區,圍繞生活配套、產業集聚、生態維護拓展城市新空間,構建“以港聚產、以產興城、以城育港”的港產融合發展新格局,書寫著運河之都新的傳奇。
滔滔運河,帆競風流。如今的大運河山東段,坐落著泰山(東平)港、濟寧港群、棗莊港群,形成了“公、鐵、水”區域性綜合運輸系統。“西煤東輸、北煤南運、南貨北調、集裝箱運輸”,山東正逐步成為大運河上的大型航運物資集散地,運河經濟再次揚帆遠航。
運河拾遺多寶地
3月的德州夏津杏塢園,宛如一望無際的桑樹海洋。每到這時候,游客就會增多,古桑博物館講解員曹茹變得特別繁忙。
“古桑樹種植時期跨元、明、清三朝,20世紀20年代是種植鼎盛時期……”曹茹熟練地講解著這片桑樹林的歷史故事,游客們不時提出一些疑問。
大運河山東段擁有運河、泰山、曲阜三孔等世界文化遺產,8段河道、15個遺產點入選大運河遺產名錄,是運河文化活態性、融合性的典型代表。夏津古桑樹群,被列為山東首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多年來,古桑樹群不僅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還因渾身是寶在當地興起桑葚產業,帶動“三產融合”,實現了老百姓增收致富。
蘇留莊鎮前屯村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村子。種植大戶劉傳峰辦了一家合作社,既種樹又做桑葉桑葚深加工。目前合作社有110戶社員, 2萬余棵桑樹,年銷售額幾百萬元。
古樹生金,農家樂、采摘園、特色旅游活動隨之興起。夏津的桑產業與旅游文化融合發展,讓遺產地的農民真正從保護中受益。去年,夏津旅游綜合收入達10.51億元,待客量達170.85萬人次。
“日子越過越好了,就像咱這桑果一樣,越種越多、越品越甜。”劉傳峰摸著桑樹葉喜笑顏開。
讓老百姓樂開花的,還有東依大運河的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春節期間,該博物館全新亮相,帶給廣大群眾震撼的視覺體驗。
用時尚炫酷的手段講述運河文化和運河故事,是這次改造提升后的重大變化,也是大運河沿線文化場館、公園建設的重要著力點。運河邊那一個個有故事、有靈性的“寶貝”,吟唱著時代的歌謠。
運河之畔城連城
夜幕降臨,東平湖畔的大宋不夜城變得璀璨奪目。城墻高聳、街巷古樸、舞女蹁躚、美食琳瑯滿目……夢回大宋,八百里水泊激蕩千古風云。今年,東平大宋不夜城成為旅游爆款,僅大年初一入園游客就達13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大宋不夜城內游人如織
大宋不夜城是東平以項目集聚旅游要素、推動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該縣布好項目“子”,下活旅游“棋”,全長8.7千米的環湖東路變身“網紅打卡地”,東平湖、六工山水滸大寨、臘山森林公園、戴村壩等景區景點更是游客盈門。
“以往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現在很多游客要留下來住一晚。”東平縣文旅局局長劉華頗為感慨。當地3月底發布的劉華變裝“出戰”視頻,在網絡上好評如潮,也成為東平全域旅游大放異彩的生動注解。
除了大做“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文旅融合文章,大運河沿線城市還突出“綠色共生”理念,推動城市建設高品質發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石榴是棗莊地標物產。依托豐富的石榴資源,棗莊與廣藥集團合作建設總投資20億元、占地7.2萬平方米的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園,打造中國石榴產業創新發展的標志性聚集區。
泰安加快建設“泰山鋰谷”和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棗莊全力建設綠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打造中國北方鋰電之都,聊城積極打造以中通客車為龍頭的產業集群,臨清軸承產業以新一輪技改推動小軸承“轉”向高精尖,華魯恒升實現從“粗老笨重”到“專精特新”的華麗轉身……昔日的“黃金水道”,正蛻變為動能澎湃的“綠色經濟帶”。(來源:山東《支部生活》2023年第4期)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