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義橋煤礦強化基層基礎管理,不斷健全完善“三大員”管理體系和考核機制,深入推進標準化建設向縱深發展,通過定機構、明職責、建制度、細標準、嚴考核,全面提高勞動工效、工程質量、設備管理水平,助推企業基礎管理上水平。
發揮定額管理經濟杠桿作用。該礦配備專職定額員,設置定額管理辦公室,明確定額管理組織架構、考核標準等,制定從安全生產、工藝優化、設備完好、條件創造、勞動組織、標準明確六個方面要工效的實施辦法。規范驗收管理,由原來的一月一驗收,調整為一周一驗,或根據生產任務、零星工程性質一天一驗,也可由區隊主動申請,隨干隨驗,確保驗收更加科學合理。9-11月份,累計驗收120余次,形成定額結算單90余張;規范填寫管理臺賬,從生產計劃下達、生產過程監督到生產竣工驗收結算,建立《區隊驗收管理臺賬》《工程派工管理臺賬》等13項臺賬,臺賬實行一區一櫥管理。完善考核辦法,打破以往工時*人工單價=計件工資總額的傳統分配模式,改為以“工效定工資”,根據定額完成率和工效決定工資,每月對各工區勞動定額工效進行排名,工效越高計件工資總額越高。定額管理由原來“算定額”向“管定額”轉變,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采煤、掘進工效分別提高提升22.3%和7.7%。
驗收員實行雙重管理和考核。該礦制定印發《工程質量驗收管理體系和驗收員管理考核辦法》,從驗收員準入條件、崗位職責、工作標準、管理考核辦法等方面做出詳細規定。驗收員實行區隊和生產科雙重管理、雙項考核;推行區隊驗收員工資分配改革;對成績突出的驗收員進行選拔培養,排名靠后的末位淘汰,不斷提升驗收員素質。每月召開驗收員專題會,通報驗收管理中的典型問題,交流好的做法,提升驗收員業務素質。嚴抓現場驗收,加強生產工序監督,從打眼支護、綜掘截割、拉移架等,細化操作流程、規范操作標準;加強勞動組織監督,從生產環節、生產流程、生產循環控制,到平行作業優化進行認真監督。工程質量監督方面,從工程質量到交接班質量,嚴格監督,提高生產正規循環率。通過推進驗收員嚴考核、嚴管理,班組生產正規循環率明顯提升,掘進月度平均正規循環率由83%提升至90%,工程質量也得到較大提高。
加強設備管理體系建設。建立設備管理員分級管控工作體系,樹立“人人都是設備管理員”的工作理念,明確設備管理員工作標準、崗位職責,完善設備管理標準、制度及考核辦法。完善設備管理臺賬,對井上下設備進行大統計、大排查、大分類,制作設備唯一性編號標識,全部錄入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平臺,通過全生命周期軟件對設備全面跟蹤、動態管控,實現領用、周轉、交接、報廢等全生命、全過程管理。推行設備市場化管理模式,制定《機電設備租賃管理規定》,根據設備使用情況進行超期收費和損壞收費考核,10、11月份簽訂租賃合同40余份,租賃設備300余臺,并在機電維修廠逐步推行有償加工、有償維修管理方式。推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機電檔案柜張貼二維碼,實行檔案資料電子化管理;全面取消紙質領用單據,領料、下料在APP上操作,讓數據“多跑路”,讓職工“少跑腿”。通過設備管理員持續努力,設備庫存率下降1.4%,待修率下降1.38%,完好率上升5.24%。
文/圖丨楊飛(義橋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