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奉獻彰顯擔當,以堅守傳承志愿精神,他們就是始終戰斗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的濟寧能源“萬眾紅心”志愿者。
在濟寧能源梁山港也不乏這樣的“志愿紅”。核酸檢測,有他們堅守的身影;網格小區,有他們詢問的聲音;卡點門崗,有他們在耐心地勸導。作為志愿者,在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下,他們化身社區“大白”“小藍”認真地忙碌著,化身“協管員”“搬運工”“話務員”,加入到社區抗疫工作中。
核酸檢測的“協管員”—國慧
“請大家戴好口罩、排好隊,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離,請提前打開您的健康碼……”為防止人員聚集,在琵琶山社區檢測點,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在入口處不斷提醒小區居民注意,相互之間少交流,安靜配合現場指揮,秩序井然地排隊,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加入使得檢測進程十分順暢。
在琵琶山社區隔離點的核酸采樣處,志愿者國慧身穿防護服全程協助醫生做好信息錄入工作。早晨6點,核酸檢測采集點各項工作就已準備就緒。國慧和其他單位志愿者一起換上防護服,便開始了一天的志愿服務工作。
一場采樣下來,脫下防護服的她已經全身濕透,但她笑著說:“做好疫情防控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作為志愿者,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方式,為疫情防控貢獻綿薄之力。”
生活物資的“搬運工”—顏軻、趙陽
隔離病毒不隔愛,疫情無情人有情。“家里老人沒有藥了,現在又出不去,你們可以幫我們去買一些嗎?”“我家沒有蔬菜了,可以幫我們想辦法購買一些嗎?”對居民的詢問和需求,志愿者顏軻總是積極回應。他每天將社區居民購買的物資分別包裝好,給居家的住戶們送上門去,讓大家足不出戶便能領到生活必需品。“能夠成為一名志愿者,為大家服務,盡我一點微薄之力,我覺得很高興。”顏軻笑著說道。
運行工區職工趙陽,家住鴻順觀邸,在得知小區運送物資人員少的情況后,他義無反顧地報名當志愿者,為小區居民運送各類物資,保障小區居民基本生活。據了解,趙陽每天十幾層高的樓層來來回回地跑,不僅送菜、送藥,還捎帶著收住戶的生活垃圾,積極協助醫務人員為社區居民核酸采樣;可以說哪塊兒缺人手,趙陽就向哪塊兒沖,什么活都干。早晨5點就起來,晚上10點才結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復員軍人,大疫當前,我不可能置身事外,我愿意用自己的志愿服務為小區居民做點實事、好事。希望這場疫情能夠早日結束。”趙陽如是說。
疫情防控的“話務員”—呂言
“家里現在住幾個人啊?是不是每天都做核酸了?家里有不方便出門做核酸的老年人嗎?家里有沒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小孩兒,需要我們提供幫助嗎?”這是志愿者呂言在電話排查時必問的一些問題。針對有特殊情況的,他都用筆記錄下來,后續會主動聯系并詢問居民們核酸檢測及需要提供幫助等情況。呂言是一個“超級奶爸”,因為他的兒子才剛出生一個多月,但他仍然主動報名參加了志愿服務,他在用實際行動為社區居民筑牢健康堡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從大街到小巷,到處流動著“志愿紅”,大家齊心協力,共抗疫情。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他們將溫暖傳遞到千家萬戶,用實際行動匯聚愛的海洋,用平凡的行動筑起了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志愿之光再次照亮濟寧、溫暖人心。
文丨王傳鈞 圖丨志愿者提供(梁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