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為了一個崇高的理想,可以高貴的死,長大后為了一個崇高的理想,必須卑微的活……”這是美國作家杰羅姆.大衛.塞林格在他的作品《麥田里的守望者》中寫的非常經典一句話,初讀這本書時,這段文字深深的震憾到我,而這本書,也在很多方面,影響到了我的成長。
這是一部講述青春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困惑、掙扎和痛苦,以及對純真、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的書。主人公霍爾頓,是個家境富裕,聰慧敏感,心地善良但卻充滿青春期迷茫和叛逆的少年,他用自己的方式對抗著家人、學校乃至成人社會的復雜,在成長的路上,他對成人世界的虛假和偽善感到深深的不滿,他渴望保持純真和善良,但同時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殘酷和無情,從而他的理想在現實面前顯得是那么的脆弱和無力……
很多時候,我也渴望和書中主人公霍爾頓一樣,幻想成為一個“守望者”,守望內心像孩子般的天真和快樂,想象一群孩子在麥田里玩耍,周圍沒有一個大人,而我就站在懸崖邊看著,如果有孩子接近懸崖,我就會伸出手去拉住,不讓他們掉下去,只想在麥田里靜靜地守望著一群孩子就好……
或許每個階段,讀這本書的感悟是不一樣的,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人生的體驗以及社會的變化,都在時刻的改變著我們。有時候在想,小時候渴望長大,長大后卻又渴望回到最初,這可能是因為成人的世界充滿了虛偽和束縛,我們自小讀書,參加工作,結婚生子,然后對婚姻疲憊和厭倦,孩子也長大離開,這樣的設定在每個人身上重復著,我們不希望被設定,希望能長久的保持孩童的那份純真,或許純真是對抗成人世界的唯一解藥。
有人說,我們是沒有青春的,一懂事就要為成功奮斗,一懂事就要背負家國濟世情懷,一懂事就要傳宗接代,一懂事就已成為成熟的人,我們為一套房子打拼,為了跨越階層竭盡全力,努力過一種人上人的生活。出生、死亡、成功、失敗、成熟、歡樂、痛苦都有,我們有恨,但不會愛,我們有迷茫但不會幻想,有叛逆但沒有思考,有孤獨但沒有熱愛,這些都有,而唯獨缺失了青春,或許有的話,也是一半,恰恰缺失的是青春蛻變的那一半,我們都沒有經歷過青春期的啟迪,最叛逆的時期也不會像霍爾頓一樣選擇一種無家可歸的生活,不會選擇一種面向心靈的人生,不會像霍爾頓一樣,說出:長大是人必須經歷的潰爛……恰恰這些,我想都是對“年輕時為了一個崇高的理想,可以高貴的死,長大后為了一個崇高的理想,必須卑微的活……”這句經典最大的諷刺。
無論是書里寫的,還是成長的經驗,好像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不必是一場競賽,我們無需爭個高低,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我們有無數種方式去編織自己的生命故事……我非常喜歡一首民謠里唱的那句歌詞“青春一記荒唐,亦然學著瘋狂,這聲色太張揚,這歡愉太理想,這歸途太遠,要迷人且倔強”……這是青春該有的樣子,雖然短暫,但是那么的耀眼和燦爛……年輕時的我們棱角分明,但往往又不堪一擊,有很多遺憾和無奈,當我們踏入成年人的世界,我們又發現自己與這里的庸俗和虛偽格格不入。然而,無論世界是什么樣子,我們還要勇敢的面對現實,因為理想主義青年永遠不會被現實招安,即使在渾濁里,也要守護好內心的那份純真,希望你我,堅持信仰,熱愛自由,保持理智,相信未來,就像這本書對我們的啟迪,要勇敢的接受現實,更要一如既往的相信你心中的童話……
文丨李峰(躍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