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2015年濟礦集團總結表彰大會上,陽城煤電榮獲“功勛單位”殊榮,而其更是提前1個月就完成了年初預算目標。集團公司為此專門派出記者前往采訪。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陽城煤電,探尋陽城煤電的經營之道。
2015年的煤炭市場寒風凜冽,但有一家煤礦企業卻在“寒冬”中傲立風雪,異彩紛呈。不僅實現盈利2.5億元,而且提前1個月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標。這個企業就是濟寧礦業集團陽城煤電,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陽城煤電,探尋陽城煤電的經營之道。
以前是落實任務 現在是自我加壓
“預算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不抓,下面沒力度。”陽城煤電負責人高立群說。陽城煤電將預算管控貫穿全年,事前有目標,事中有監控,事后有分析。年初下發《成本費用歸口考核目標》,將指標倒推量化,分解到區隊、班組和個人,明確責任,提高預算管控和目標責任意識。一把手嚴抓預算,剛性執行。事前利用預算管理軟件,所有經濟業務全部經過全面預算系統,實現了預算控制的程序化。事中實行月度預警機制,及時預警監控費用開支。事后每月按時參加經濟活動分析會,月度任務分解跟蹤、閉合管理,及時協調、控制預算。
“我們是集團公司煤礦企業唯一完成年初既定目標的單位,并且在11月底就提前完成。”陽城煤電副總會計師、財務科長仉曉光自豪地說。由于年初預算目標是按照當時的煤炭市場標準測定的,2015年煤炭價格一路下滑,能夠在年底不調整原來煤價測算基礎而如期完成年初目標確實不容易,而且陽城煤電的2.5億元利潤中,除去電廠利潤1.2億元外,煤炭利潤也有1.3億元,屬于“本質盈利型”企業。仉曉光介紹說,“后四個月我們通過利潤倒逼,在原來預算基礎上又進一步壓縮,而且力度更大。做預算管理就是要把壓力層層分解,層層落實,讓所有人都動起來。”
以前是喜新厭舊 現在是修舊利廢
“機電歸口材料費比去年下降10%以上,”機電副總郭金星說,“一個亮點是解決了過去區隊領用設備時“喜新厭舊”的毛病。”由于機電科管理的一些設備實行制度管理,不能像一般性材料進行定額管理,以前用了都算礦上的材料費,所以就會出現“喜新厭舊”的現象,能領新的就不愿修舊的,造成預算超支。目前一個有效措施就是對這部分設備和材料實施租賃管理,按時間計算租賃費,租賃期內損壞的還要按原值進行賠償。這樣區隊就會仔細盤算自己的材料費,有時能修舊的就不再領新的了。除了設備外,陽城煤電的加工件、維修件也都實行有償服務,領用時都要計入區隊材料費。這樣一來很多區隊為了節約材料費都自己去修。
“現在很多廢舊材料能現場加工修復的都禁止升井,比如彎曲錨桿在井下修復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比用新的便宜多了。僅修舊利廢一項就能省出一個月的材料費將近400萬元。”生產科科長何建新介紹說,現在生產部門一方面優化生產設計,及時進行地質勘探,增加資源回收面積;另一方面對材料費用精打細算,生產材料費實現100%考核,對超出回收標準的按原值100%進行獎勵,鼓勵職工修舊利廢。對浪費現象進行嚴格處罰,使生產材料消耗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
以前用完了算賬 現在是邊用邊算
為做好內部市場化改革試點工作,陽城煤電成立了專門的市場化辦公室,市場化辦公室主任賈存瑞說:“通過內部市場化改革,明確了各項材料消耗價目,讓區隊和班組在領用的時候就心里有數,自己就能算出哪些地方浪費了,哪些地方還可以節約。”
“最大的變化就是工人整體節約意識提升了,喜歡算賬了。”采煤一區黨支部書記李強說,現在材料費都分給了班組,不光區隊算賬,班組也算賬,因為都和工資掛鉤,節約了有獎勵,回收了有獎勵,修復了也有獎勵。
機修廠廠長李合常說:“以前每個月都有些工區向礦機修廠要人搞電焊,搞維修,現在內部市場化之后,一算賬要花錢了,有些自己能干的活兒也就自己干了,有些能自己維修的也就自己維修了。”目前機修廠的很多廢料都有人去主動去挑揀,“變廢為寶”不再僅停留在口號上,而變成了積極的行動。
以前干活不多干 現在自己找活干
“煤礦井下的活兒雖然艱苦,但現在工作任務安排上卻比以前好管理了。”李強介紹說:“以前工人只要完成了任務就不愿多干,現在干完了自己找活干。”現在每天的工作量,每班的工作量都有考核標準,工人干活心中有數了,生產實現了“正規循環”。
采煤一區技術員邵長凱也說“以前大小工作都要安排到人,現在基本不用安排,就開始主動要活了。過去采煤一個班編制30人,現在編制20人。人員減少了,休班沒減少,卻能完成同樣的任務,而且相應工資還提高了。”
由于工資分配改革后全部實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干得多掙得多,不干就沒錢掙,工人主動要活兒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以前安排工作任務時,經常出現強調困難,推諉拖延,伸手要人,甚至能干都不干的現象,現在變成了要活干,快速干,少要人,甚至自己搶著干。生產班配置更加合理,人員更加精簡,工作效率反而更高。
以前靠嚴控支出 現在靠項目帶動
“關鍵要有措施、有辦法、有項目。”高立群感慨地說,“預算加配套項目,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才是科學的。沒有很好的措施、辦法和項目,只是面上的管理。”
2015年,陽城煤礦幾個大項目成效顯著。通過洗煤廠升級改造,投資一千萬,一年增收八千萬,并且還能夠長期持續產生效益。投資八百萬進行電廠煤泥系統改造后,實現洗煤副產品全部消化利用,年增加煤泥消耗十萬噸,節省燃料成本一千多萬元。推行內部市場化改革,全礦原材料消耗較預算和去年同期相比均下降上千萬元,降幅達20%,材料成本大幅下降。通過推行“三項制度”改革,減少組織機構設置10個,減少管理人員51人,精簡機關后勤科室人員202人,清理后勤外委崗位205人,人工成本大幅下降。
陽城煤電在抓好大項目的同時,不忘小項目。在前期“15個方面降成本、63項降本增效方案”立項推進的基礎上,開展了“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措施征集活動,238條建議進入論證和落實。開展了“噸煤利潤人人省人人掙”活動,匯總形成139條噸煤利潤消耗點、74條噸煤利潤創造點。開展“煤價再降50元,我們怎么辦?”6個層次專題討論,研究對沖措施。同時完善“三公”經費管理,大幅壓縮非生產性開支,煤礦非生產性開支比原預算下降59%,電廠非生產性開支比原預算下降67%。
展望2016年,高立群掰著手指頭數了數,“明年我們還要再推出十來個大項目,很多都是“千萬級工程”,產生效益近八千萬元,能抗煤價再降40元。”聽著高礦長胸有成竹的介紹,我們相信陽城煤電在科學謀劃和項目帶動下, 2016年一定能夠逆流而上,勇立潮頭,再譜新篇。
記者:高維東 孫麗華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