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讀了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一時間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文化引起了我的興趣。我疑惑究竟是什么樣的騎士文化,支撐著這些馬上的信徒義無反顧地赴死;又是什么樣的騎士精神,引領著這些渴望榮耀的衛士英勇就義。
在坐班車學習“學習強國”時,偶然刷到了一個抗洪的短片。幾位村民和抗汛戰士一起,他們肩抗沙袋,身著滿是泥土的救生衣,邁著堅定的步伐,快速加固堤壩。有視頻采訪他們為什么要加入抗洪大軍時,樸實的他們回答道:“他們干了,我們也得干,我們不能光看他們干……”
這讓我突然若有所思,是什么讓我和你變成了我們,只能是文化,這也解釋了我對于騎士文化的困惑。契訶夫在《決斗》中曾提到過:決斗是愚蠢而毫無道理的,因為它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把問題弄得更復雜,不過呢,有時候缺了它倒也不行。文化的感染是盲目的,缺了這個感染也是不行的。
當下,我們企業面臨著生產和經營上的雙重考驗,更需要我們審視和發揮企業文化在發展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相比于企業影響我們的生活和發展、我們自身的行為舉止代表企業形象等問題,當下,更需要我們思考的是,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塑造一個什么樣的企業文化,一個什么樣的企業文化能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創造積極性和奉獻積極性。是要我們繼往開來,繼續發揮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還是大開大合,不拘一格,開拓具有新的企業特點的發展路子。這對于指引職工、引導職工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從洗煤廠減員增效到礦井的自動化升級改造,企業在一步步蛻變的同時,職工的心理變化,是不是跟得上企業在安全生產、節支降耗和改革創新上的發展要求;而從另一方面講,企業文化的發展能否匹配職工的思想需求,在教育、培訓和轉崗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都在考驗著我們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助力我們改革發展的重要途徑,只有重視企業文化,才能在職工中匯聚起最有利于企業建設的磅礴力量,才能更好地發揮職工的聰明才智,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義橋煤礦 張新宇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