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風凜冽,寒潮來襲,你我暖意何求?這也許就是我們小時候喜歡到處玩火的緣由吧。轉眼三十年過去,彈指間的煙火暖意讓我不禁感嘆時代變遷帶來的物質富足和精神文明進步。
小時候的冬天,被窩里雖然是暖和的,但室內溫度低,桌上的水碗里都能結上冰碴,我們哪還愿意起床,媽媽就會述說著她們的年代,以此鼓勵我起床。媽媽說:“六、七十年代,物資匱乏,生活窮困,老舊的小土屋里還到處漏風,單薄的棉被哪能抵擋住徹夜呼嘯的寒風,只能抱些稻草、麥秸鋪在身下,掛副草柵遮擋下寒風。小孩蜷縮著身子,顫栗著直喊冷,被窩還沒暖熱乎,天就亮了,難熬的一夜也將就過來了。你們現在好多了,棉被都蓋三層了,翻改的磚瓦房也進不來多少冷風了。”媽媽一邊絮叨著,一邊在爐口為我烤一烤棉衣棉褲,我就鼓起勇氣,趁著剛烤好的棉衣的熱乎勁兒,迅速起床穿衣,即便如此,也還是禁不住兩排牙齒咯咯打架。那時真的很討厭冰天雪地的寒冬。
也許現在的孩子會認為鋪草席、掛草柵是原生態的享受,堆堆篝火那更是返璞歸真,圍爐夜話也許還有幾分詩情畫意。然而,他們怎么也不會理解這取暖背后的辛酸和無奈。而現在的幸福生活何嘗不是幾代人、幾十代人的追求和向往呢!
如今,我們出門有帶空調的小汽車,就連公交車、客車也是暖風徐徐;商場、教室和辦公室里不停運轉的空調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暖意。現在的冬天格外舒適,盡管窗外是零下的溫度,但室內供暖足有二十六七度,孩子們依然光著腳丫、穿著單衣在室內盡情玩耍,真是一改以往扛著一身大棉衣,還凍得沒處躲的年代。就算是在農村老家,也不會像我們那時受凍了,新農村的社區小樓上,空調、電暖氣一應俱全。年邁的奶奶坐在鋪著電熱毯的床頭上,手上套著暖手寶,美意洋洋的看著電視,哼唱著百聽不厭的《朝陽溝》,盡情享受著新時代發展帶來的紅利。
回顧家中取暖用品的變化,我們真正感受到改革發展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科技創新讓我們享受到的現代文明,精準扶貧、三農建設讓我們共享進步、同奔小康。共產黨對老百姓的恩情讓我們暖身又暖心!
■民生熱能 樊祜征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