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記不清什么時候學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課文了,但一直對這句話印象深刻。小時候懵懵懂懂,只覺得挺喜歡聞一多先生的這種做事風格,可再長大些細細想來,從喜歡到自身做到,打心底感覺很難。
前些日子在人民日報夜讀上又看到這句話,不禁找來聞一多先生的傳記來看,看著看著就突然鼻子很酸,真真切切覺得凡是了解聞一多先生的,大概是沒有不敬佩、不仰慕先生的。有人講他是“斗士”,他嘔心瀝血,四處奔波,一心為了中國的獨立與和平而不顧自身安危,最后一次演講他慘遭特務暗殺,可大家都懂,他就是“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的革命烈士。有人講,他是文學巨壇,他鍥而不舍,目光炯炯,一心想吃透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從唐詩入手到鉆進古典文學,挑燈夜讀,廢寢忘食;還有人講他是愛國詩人,在國家危難之間,奔走呼號,他的七子之歌叫人拍案叫絕,熱情澎湃。每每想用自己的話描述下先生,總覺得詞不達意,不足以表現出先生的萬分之一。可真的正如他所講的那樣,聞一多先生的說與做,他貫徹終生,做了個昂首挺胸、說了個酣暢痛快。
如今這個時代,人們總是浮躁的。稍微做點什么就想證明給旁人看,甚至邊縱容自己只說不做,邊去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我們應該向聞一多先生這樣的前輩致敬,即便做不到只做不說,也應當做到知行合一。與其去耗費精力去思考我將來成就如何,我的工作能給我帶來何種收益,我讀的書能否提升讓我更有才華,不如盡管放手去做,可事實上,去想他作甚,去著急他作甚。盡管放手去做吧,既不可畏手畏腳,妄自菲薄,又不可驕傲自滿,眼高手低,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是哪,成功總是水到渠成的。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這是曾國藩的座右銘。在我看來與聞一多先生的說與做有異曲同工之妙。事實上,無論是“做了再說”,還是“做了不說”,亦或是“會做也會說”,但凡達成一條,那都是了不起的,也是我們要追求的。靜下心來,蟄居于自己的小天地里,我們只管努力專注于進步與發展,許多潛能與機遇便會不期而遇。
■安居煤礦 代力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