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從今夜白,夜是故鄉明。每逢佳節將至,思味之情愈發濃郁。記憶中,中秋的味道是家鄉黃燜雞的鮮香,是求學歸途中酸菜泡面的滿足,是第一口酥皮桂花月餅的甜蜜,但我最懷念的還是親朋滿座舉杯邀明月時的幸福味道!
那時候,父親總是在節日的前一天,帶著寫好的菜單,騎上小三輪,奔向菜市場,把所需菜品全部備齊之后,還會再特意買一兜我們愛吃的米花棒。父親常說:“米花棒是低糖、無油的粗糧零食,放心吃。”而我喜歡吃米花棒,并不是因為它無公害,而是因為其酥脆、香甜的口感,令人回味無窮,尺頰生香!
待到節日當天,父親總是早早地起床,但并不吃早飯,而是為中午的“饕餮盛宴”做些準備工作。比如腌魚、剁雞、水抄排骨;切蔥、姜、香菜;熟實改刀、擺盤、炸花生、雞柳、魚排等。大約10點,他才開始燉菜,然后炒葷菜,最后炒素菜,12點完成,時間控制的剛剛好。父親總是自己忙碌,不讓我們插手。他常說:“做菜,這是我的愛好!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樂在其中。”
人間煙火氣,最拂凡人心。炊煙裊裊、香氣四溢,熏染了整個巷子。這時候,大哥、二哥總是踩著點到,然后一路隨著香味走進家門!母親總是笑著說:“來的早,不如來的巧,正好開飯。”一家人圍著桌子,盡情的享受美味佳肴。大哥說:“紅燒肉口感不錯,入口即化,肉質滑嫩。”二哥說:“這個魚也不錯,妹妹多吃點,補充蛋白,你看你瘦的。”就這樣,大家有說有笑的,邊吃邊聊著。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這就是我最懷念的中秋味道!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的滋味,它時常喚醒我的記憶,讓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又到了“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的時節;一樣的景色,不一樣的相聚。在新一輪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緊要關頭,我們的志愿者因關愛他人的初心,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眾志成城,共同抗疫。此時此刻,我們沒有豐盛的團圓餐,有的是如同月餅一樣圓的愛心手語;沒有昔日繁華的街道,有的是靜靜地品味人生的力量。今年的中秋節,淡淡的味道,注定難忘!
花不盡,月無窮,歲歲中秋。其實,中秋的味道很簡單,是思念的味道,是團圓的味道,是國興家和、月圓人安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勤儉、擔當、奉獻等緊緊地融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文/圖丨孫亞曼(霄云煤礦)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