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宇,現任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濟寧港航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該同志勇當國企改革先鋒,領銜推進國企改革、企業管理提升、產業轉型發展成效顯著。2023年集團獲評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雙百企業”,實現營收758億元,利稅突破55億元,濟寧能源榮登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第398位,港航集團榮登中國物流企業50強第22位。張廣宇同志被授予“山東省改革尖兵”“山東省優秀企業家”“山東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改”出新動能 “創”出新天地 勇當國企改革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山東省改革尖兵張廣宇同志典型事跡材料
近年來,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帶領集團不斷深化改革提質效、創新發展增活力,呈現轉型跨越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力助推濟寧市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2023年,集團實現營收758億元,利稅突破55億元,港口貨物吞吐量達2933.51萬噸、集裝箱16.02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7.1%、319.5%,首次登榜中國企業500強、位列第398位,入選國務院國資委“雙百企業”。
深化國企改革
創出企業管理新模式
多年工作經歷使他深刻認識到:作為國有企業,堅持黨的領導,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要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規范運作水平,實現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治理現代化。
提高站位黨建引領。動態優化黨委研究決定事項、前置研究討論事項和前置研究討論負面事項“三張清單”,完善“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
整體謀劃制度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健全完善公司治理、選人用人、激勵約束等體制機制,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制定子企業董事會建設方案,全面依法落實董事會6項重點職權,推動董事會責權落地歸位。
統籌推進三項制度改革。開展機構、崗位、人員“三大瘦身”行動,20多家混改企業活力更加旺盛,建立“3215”后備人才庫為主體的干部人才成長體系,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創新建立“紅黃藍”“掛圖作戰”管控體系,72項對標成果轉化落地,經驗獲評全國煤炭行業標桿模式、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被評為“山東省現代企業制度示范企業”。
布局戰新產業
打造轉型升級新示范
面對煤炭資源日漸減少的嚴峻挑戰,他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破舊立新的氣魄,帶領集團公司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拉長加粗產業鏈條,跑出轉型發展“加速度”。
現代港航物流強勢崛起。以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為己任,組建港航集團,堅持“走出去”“引進來”“聯起手”的開放型戰略格局,對接合作港口、物貿行業龍頭企業,形成了“港貿船產建融”全產業鏈運營模式。牽手中集集團、寧德時代,年設計造船240艘、修船100艘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建成投產,首艘LNG加注躉船3月份下水,引領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
數據賦能企業發展蝶變。加快智慧港航建設,建設省級“晨星工廠”5家、省級“數字化車間”2家,龍拱港建成全國首個內河智慧化集裝箱港口,5G應用獲第六屆“綻放杯”全國一等獎,3家企業在全國煤礦智能創新大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財務共享中心、融匯數易平臺上線運行,制造業、貿易數智化加快推進,實現傳統模式向新興業態的華麗轉身。
煤電產業加快升級。積極踐行綠色低碳戰略,煤礦企業大力實施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加大裝備技術投入,推進采掘、運輸設備改造升級,減低勞動強度,改善勞動環境,提升勞動效率,改變了煤礦“粗、老、笨、黑、臟、差”的形象,使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累計投入23億元,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43個,9對礦井均建成了一級標準化礦井,集團公司獲評“安全高效集團”。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他認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實現人才強、科技強進而促進產業強、經濟強。
靶向解決研發掣肘難題,實現技術創新。堅持頂層設計,健全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優化科技創新工作機制,圍繞生產現場技術堵點卡點痛點,按照“一難題、一團隊”思路,制定20類“卡脖子”技術攻關清單。加大科技投入,通過加強預算,引導提高科技費用額度。2023年,集團公司投入研發資金2.59億元,取得省級首臺(套)產品4項、專利562項,海納科技、艾坦姆流體2家企業列入省科改專項行動。
深化產學研合作,構建融合發展模式。根據集團公司規模速度、產業結構、產品開發,多渠道彈性化招募、引進各類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和高層次管理人才,采取更加靈活的人才管理和激勵機制,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實施借腦工程,聯合北交大、武漢理工等10余所高校,大力推動多種形式產學研聯合,共建內河港航經濟研究院、新能源船舶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截至目前,集團公司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國家級、省市級科技創新平臺57個。
來源丨“濟寧改革”公眾號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