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位于山東濟寧鄒城的白馬河畔,隨著滑索的慢慢推送,京杭運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順利下水,正式開啟了內河新能源船舶批量化生產的序幕。
據了解,此次新下水的兩艘新能源智能船舶,由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能船業”)首制,一艘為90米LNG動力船和另一艘為67.6米電動力船。新船型較傳統內河船型船阻降低6%,節能3%,自重降低5%,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實現了“含新量”“含綠量”雙提升。
濟寧位于京杭大運河常年通航的最北端,運河過境全長251公里,內河常年運行船舶達10000多艘。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強表示,老舊雜散營運船舶排放標準較低,污染嚴重,載重噸位也較小,而且船齡一般都在十到十五年以上,亟需升級換代。隨著新船型的量產,將加快淘汰老舊船舶,減少航運貨物對運河水質造成的污染。
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表示,通過標準化、批量化造新能源船舶,將原來工藝老舊、耗能高的船型,升級為采用新模式、新技術、新工藝的綠色船舶。
據介紹,該項目實現批量生產后,年可建造1000-2000噸級內河船舶400艘,銷售收入33億元,帶動船舶鋰電氫電、電力推進系統等臨港產業集聚發展。目前,已經取得60條船舶訂單。
來源丨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