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元旦前一天,濟寧白馬河上,隨著一聲汽笛鳴響,開啟了內河“零碳”運輸的嶄新航程。當日,京杭大運河山東段駛來首艘內河純電動力運輸船——67.6米純電動力多用途運輸船“6006”,由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交付客戶,從白馬河駛入京杭大運河,完成首航。
因河而興,向河而行。作為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多年來,濟寧依托得天獨厚的內河航運優勢,深度挖掘產業資源,聚焦“億噸大港、百萬標箱、千億產業”目標,全力突破現代港航物流產業,全力構建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加強梁山港、龍拱港、躍進港等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推進“航道網、港口網、物流網、產業網”四網合一,推動內河航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2024年,濟寧港口吞吐量超95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40萬標箱,穩居全省內河首位。截至目前,已開通內河航線64條、集裝箱航線26條,物貿網絡覆蓋全國152個城市,國際航線通達16個國家。
構建港產融合發展新格局
濟寧不沿邊、不靠海,卻是京杭大運河最北端的通航城市,也是“北煤南運、南貨北調”的重要航運樞紐。依托“黃金水道”每年可通行各類船舶上萬艘,已成為內河航運的“絕對主力”,在京杭大運河通航的12個運河城市中,濟寧的主航道里程和運力穩居第一位。據了解,江北最大的內河港口梁山港入選國家第四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龍拱港建成全國首個內河智慧化集裝箱港口,建成運營省內首個內河水路運輸海關監管場所,實現在家門口報關“出海”。此外,濟寧發揮“黃金坐標”區位優勢,依托京杭大運河、瓦日鐵路、新菏兗日鐵路、長江、京九鐵路“三橫兩縱”物流大通道,搶抓“粵蘇皖贛—港澳—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向北延伸機遇,對上精準對接“一帶一路”,對下聯結長三角、珠三角,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力發展通道經濟、平臺經濟、樞紐經濟,推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推動濟寧港由裝卸港向物流港、貿易港、金融港、產業港轉型,讓濟寧這個不臨江、不靠海的城市實現通江達海。
要在新一輪發展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強力攻堅現代港航物流,以更大格局建設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的橋頭堡。我市充分發揮濟寧內河航運獨特優勢,高起點定位、大手筆謀劃,以“建設億噸大港口、發展億噸大物流、培育千億大產業、暢通國際大通道、形成開放大格局”為主線,推動內河航運提檔升級、全面振興,打造“公鐵水空海”多式聯運全國交通樞紐城市。如今,濟寧內河航運多式聯運體系日益完善,全市累計開通集裝箱航線26條,大運河“濟蘇綠色穿巴”實現首航,開通直達越南、泰國等國家的外貿集裝箱航線,構建起“貫通東西、連接南北、通江達海”的全國性互聯互通大通道。
開啟智慧物流便捷新篇
作為北方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內河港口,龍拱港口岸橋、場橋、無人集卡等設備實現了自動化操控,采用“光纖+5G”的雙路由通信控制模式,配置3D箱區掃描、集卡引導識別、高精度定位等先進系統,保證人、機、管理系統、控制系統之間高效交互。借助得天獨厚的內河航運資源優勢,龍拱港快速建設港口集疏運體系,“國際貿易一單制”“中歐班列鐵水聯運”等內外貿新質生產力通道已悄然起勢。據了解,龍拱港將海港理念引入內河,利用5G、北斗導航、激光引導、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突破了內河自動化港口關鍵技術,實現了全流程的自動化,并做到了常態化運行,在內河港口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如何確保貨物安全無虞?如何更好實現供需對接?濟寧港航可以精準獲取集裝箱鐵路在途信息節點數據,搭建鐵水聯運信息互聯橋梁;精心打造集云端貿易、智慧港口和數字物流“三位一體”的融匯數易平臺、物流監控平臺以及集裝箱訂艙系統,全面整合碼頭、港區集裝箱辦理站、短駁車隊、貨代等鐵水聯運上下游相關方的物流信息,為客戶貼心提供鐵路訂艙、全程物流跟蹤、智能查詢等線上服務,顯著削減客戶信息溝通成本,全面提升鐵水聯運運營服務效率,為客戶量身定制一站式門到門綜合運輸解決方案。如此,可實現客戶在線下單購物,平臺協調港口供貨、聯絡船主運輸,概念跟“滴滴打車”一樣,只不過是由“滴滴打車”變成了“滴滴打船”。“船東可以直接登錄平臺,我們把所有的貨源都向他們發布,船東可根據所處位置離哪個地方近,直接到港口去等待裝船,然后接訂單進行運輸。整個流程中,相對應的信息都會跟船東匹配。”山東融匯物鏈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孟瑾說。
貨暢其流,濟寧陸續開通內河航線26條,物貿網絡覆蓋全國152個城市,實現7天到上海,10天到武漢,20天到廣東和重慶的通江達海航運格局。
繪就轉型升級綠色畫卷
船舶制造與濟寧內河運輸發展緊密相連,內河航運又與城市發展轉型息息相關。
濟寧港航首創內河船舶標準化生產全新模式,成功建設集產業化集成、市場化運作、規模化應用于一體的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實現新能源動力、低阻力、船機槳匹配、船體結構輕量化等4項關鍵技術突破,同步推出4型電動、集散兩用、清潔能源船型研發制造成果。與傳統柴油機船舶相比,二氧化碳減排25.5%,二氧化硫減排88.5%,氮氧化物減排85%,節能程度達到國內最高標準綠色船舶-3,船舶機艙自動化程度位居國內內河船舶之首。4個主力船型均為自主研發、國內首創,目前已投入批量生產,并全部通過CCS(中國船級社)認證,能夠充分滿足內河不同應用場景需求。截至2024年年底,已先后開工新能源船舶40條、下水舾裝7條、交付3條,并與紫金礦業和法國達飛等大型國際企業集團成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逐步叩開國際市場大門。據了解,新能船業創新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船型、新標準、新模式推動船舶模塊化、標準化和批量化制造,建造大型化、輕量化、綠色化、智能化的內河船舶,引領內河船舶制造“數智化變革”。
以煤炭起家的濟寧能源集團,隨著港口的發展壯大,水到渠成地開始新能源船舶制造,建造智能化、綠色低碳的新能源船舶,正好適應了內河航運大發展的需求,帶動了一長串產業的發展。濟寧能源集團立足于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戰略,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重點打造億噸級港口群的同時,加快布局“氣化運河”“電化運河”的新賽道。以新能源船舶的研發制造為抓手,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內河航運綠色轉型。
濟寧曾因運河而興,讓運河之都再現經濟新活力,是濟寧肩負的歷史使命。如今,濟寧現代港航物流全面起勢,以港聚產、港產融合,必將由量變向質變加速轉化,讓運河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黃金水道”。
來源丨濟寧日報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