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管理求實效,全心全意服務一線生產
--記霄云煤礦勞動模范呂業營
作為一名有著35年工齡、臨近退休的老同志,作為運輸工區的主要負責人,呂業營同志從未有過懈怠的念頭,他將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到所熱愛的煤炭事業工作中。他常說的一句話,在崗一分鐘,發光60秒,決不能因為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影響一線生產,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14年,他帶領全區140多名員工,攻堅克難,在各方面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運輸工區被礦評選為先進單位,同時被集團公司表彰為紅旗區隊,他本人也被霄云煤礦表彰為勞動模范。
創新工作思路,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運輸工區工作現場點多面廣,生產班組人員較多,管理難度較大,且班組各項考核與帶班管理人員不能掛鉤管理,造成管理人員在安全生產組織協調方面有一定的懈怠,現場存在等靠思想,制約了安全生產效率的提升。根據現場的工作性質和各個班組的特點,為了改變工作現狀,呂業營同志組織管理人員集體商討研究,制定了新的工作方案,將安全責任和生產責任承包到人,生產班組的分管副區長跟隨自己所分管班組現場“三八”制作業生產,管理到現場,并且實行了帶班人員的計件工資隨同所分管班組一同進行考核分配。通過采取的一些措施,告別了管理人員管好、管孬一個樣,能力大小收入一個樣的局面,極大地刺激了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體現出了誰管理的班組更安全,誰管理的班組提升產量更高,誰管理的班組安全罰款更少,誰的工資就更高的競爭機制,提高了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升了現場安全生產效率。
帶領工區克服生產現場難題,保障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伴隨礦井生產條件的不斷變化,面對不同時期的壓力和困難,運輸工區的生產工作重點也不斷的進行調整,呂業營同志能夠帶領運輸工區的全體干部職工,都能夠變壓力為動力,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成績。在軌道上山提升運輸工作較為繁忙的時候,軌道上山斜巷提升運輸不僅擔負著幾個采掘迎頭物料運輸工作,還要負責上部3個掘進迎頭的車皮供應。由于運輸物料繁多,造成上部三個掘進迎頭車皮供應緊張。同時,由于漏矸眼的排矸量加大,井下積存重車較多,掘進迎頭車皮供應緊張,給副井提升帶來很大壓力。軌道上山和副井提升成為了制約全礦掘進進尺速度的咽喉部位,根據現狀,他及時調整了工作思路,采取管理人員工作現場雙跟班、召開動員會、每個班次定目標、定任務、制定獎勵激勵機制等措施,軌道上山單個班次提升產量由18鉤到23鉤,副井的提升產量,由600車到3月21日742車的最高產量。正是由于他的正確決斷和工作思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現場的工作效率,解決了車皮供應緊張的問題。 在上下兩個漏矸倉由掘進單位交由運輸工區獨自生產管理,為了解決班組人員緊張、操作熟練工少的問題,他鼓勵班組長、黨員干部、先進代表講奉獻,少休班,挑選以前的掘進工培養新人;為了解決由于儲矸倉內工程煤含水量大,經常造成堵眼的問題,他要求帶班人員盯靠現場處理,制作專用工具,調整計件劃分偏向于工作任務重的艱苦崗位;為了解決由于上、下漏矸倉出矸量大,造成東翼迎頭車皮供應緊張的問題,他要求工區的每個管理人員每個班次必須到東翼迎頭實際了解迎頭生產情況,合理調節車皮的供應。
盯靠工作現場,保證兩個工作面綜采設備的安全回撤。在1302-1面和1303面綜采物料回撤運輸期間,由于工作面大部分支架變形嚴重,超寬、超高、超長的物料較多,給運輸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求工區管理人員井下“雙跟班”管理模式,對每一車物料嚴格按封車標準檢查封狀況,詳細測量外形尺寸,嚴格按照專項運輸措施要求,落實到現場的各個運輸環節,在他的嚴格管理下,安全完成了綜采面物料回撤運輸工作。
嚴格管理材料費用,杜絕了超支現象。在工區小倉庫管理方面,他多次組織人員進行了自查整改工作,做到了每一件材料都能帳、卡、物三對照,同時嚴格控制材料費用的消耗管理,實行預警機制,在月份材料費用超過90%時,要求分管區長拿出應急措施,在保障現場生產的情況,堅決杜絕材料費用超預算使用,在他的嚴格管理下,每個月的機電和生產材料費用未出現超支現象。
思維超前,勇于推進小改小革工作。本著以技術改造降低勞動成本的目的,他積極響應礦上的號召,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在他的倡導下, 10月份對高位翻矸機推車系統進行了改造,以自動液壓推車系統代替了原來的人工推車模式,減少崗位人員的設置,達到減人增效的改造目的。積極擁護三項制度改革,創新思路,在全區推行“大班制”,通過細化分工,由35人/班減為32人/班,減員9人,節約人工工資80多萬元。
盡管有時看似不近人情的管理嚴格,造成了一些誤解,但看到這么一位臨近退休的老同志仍然不知疲倦、兢兢業業把這么一個大工區管理的井井有條,順利保障了一線生產,同事們還是由衷地表達了贊嘆和佩服。
(霄云煤礦 張大壯 張玉剛)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