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團公司上半年安全生產總結會議上,張廣宇總經理強調安全生產工作時就指出抓安全管理要學會“無事生非”,要堅持“小題大做”,細細品味,感受頗多。其實,類似這樣的“貶義詞”,用在安全管理上,還真的很有道理。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近10萬人因各類事故死亡,有近70萬人受傷,每年接近180億元因各類事故付之東流,每年的事故損失造成接近1000萬職工的勞動白白浪費,數字可謂觸目驚心,“安全是企業最大的效益”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就像集團領導講的那樣:企業困難,抓不好安全難上難。
如何抓好安全生產?在安全管理上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固定的公式,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寶,安全管理因人而異、因單位而異。在安全管理上,除了真抓、嚴管、責任意識之外,我感覺,作為安全管理人員應該具有對事故的敏感性,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抓安全工作要有壓力感、緊迫感、責任感。怎樣提高對事故的敏感性,提高對事故和安全狀況惡化的靈敏嗅覺?需要高度負責的精神,更需要安全管理經驗的積累和對不安全狀態的準確預判。因此,作為安全管理人員,要牢固樹立責任意識,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事故征兆就是災難”的危機意識,要具備“重實效、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的工作作風,要達到“查必嚴、嚴必究、究必果”的工作效果。
有詩云:“山雨欲來風滿樓”,掌握事故發生的規律固然重要,始終保持對事故的高度敏感性,本身就是對工作負責的表現,也是每一個安全管理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抓安全管理多一些“聽風就是雨”的敏感,才能有效避免事故“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缺憾。
(安居煤礦 蘇本福)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