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份以來,氣溫的升高并沒有像往年一樣帶動煤價的提升,煤炭企業仍然在艱難的寒冬中前行,面對困難,陽城煤電機修廠在嚴抓生產組織的同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大力開展修舊利廢活動,鼓勵職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足修舊利廢大文章,助力企業渡過寒冬。 一是節支意識深入人心。機修廠全體干部職工樹立了“節支等同增收,修舊就是創效”的觀念,建立了“在我手中廢變寶”的激勵機制,按照節約比例給予獎勵,培養職工勤儉節約、挖潛增效的良好習慣。“省下的就是掙下的”,“修舊就是創效”這些觀念經過宣傳已深入人心,在員工中形成了良好的節約和創新氛圍。 二是配件修復日常化。修復一個插件100元,1個保護100元,1個機械密封200元,看似簡單的數字,在降本增效上功不可沒。以前設備修復,損壞的配件全部都是更換新的,舊配件往往當成廢料丟掉。進入2015年以來,機修廠積極組織對各類配件的修復工作,1-5月份各類電子插件、機械配件累計修復達到100余件,節約數十萬元。節約的同時鍛煉了維修工實踐動手能力,提高了維修技能。 三是設備修復先算后干。“45kw水泵1臺全部下線修復的話,至少需要三天,光漆包線就需要60kg,一千多元,我先看看能不能修一下”。面對燒壞的水泵,機修廠電機維修班的班長說出來上面的話。一天后,水泵修好了,只是簡單的把燒壞線圈中的一相進行了修復,水泵又重新投入應用中,避免了重復下線造成了浪費,一臺水泵節省了2000多元。 在機修廠,設備維修前先算賬已經成為已經習慣,用最低的成本完成設備維修工作已經成為了每個人的工作目標。 四是廢舊物資變廢為寶。機修廠在做好設備維修的同時,通過維修、改造,使廢舊物品恢復原有性能,達到了“技術上可行、運行中安全、經濟上合理、質量上可靠”的要求,使廢舊物資變廢為寶,在生產中繼續發揮作用。液壓支架拆解過程中,部分銷軸無法拆下,只有割斷,針對這一情況,機修廠將割斷的報廢的銷軸經過車床再加工,采取“長改短,粗改細”的方式,重新利用,僅1312工作面支架用銷軸通過改造二次利用的就達到數百根,節省購置費用近萬元。 五是技術革新點子多。機修廠在日常生產過程中,控成本,算細賬,在日常工作中,涌現出一批含“金”量高,實用性強的技術革新成果。以往工作面回收的工字鋼、廢舊錨桿等材料需要全部升井,維修,針對這一情況,機修廠研發制作了可移動壓力機,實現了回收材料的現場壓平、取直,回收材料現場修復,直接投入到生產中去,每年可節省材料及運輸費用數十萬元。 工作面安裝設備封車下井,鋼絲繩的使用較為頻繁,在設備封車的過程中,機修廠職工研究,加工制作了專用封車工具,同時采用可重復使用的封車器封車,減少了封車鋼絲繩的使用,達到了節支降耗的目的 通過持續開展修舊利廢工作,機修廠不但節約了成本、降低了損耗,提高了員工的維修技能,同時還強化了職工的成本意識、節約意識和創新創效意識,為陽城煤電全面經營目標的完成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