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花園煤礦巧妙利用密閉墻,構筑了一個“井下水庫”,不但解決了礦井排水量大的問題,而且充分利用了礦井水,解決了用水旺季水源不足的問題。
花園煤礦二采區平巷段涌水量約15m³/h,涌水量較大。采區結束后,該礦在面臨高昂的排水費用的同時,恰巧正面臨著冬季礦井余熱供暖系統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進行熱交換。為了減少排水費用和解決用水難題,花園煤礦巧妙設計密閉墻,在井下修起了“水庫”。他們在設計這道密閉墻時,充分考慮到水的自流情況,使該密閉墻能夠抵擋住一定的水壓。在西翼軌道大巷的密閉墻上部和下部各埋設一根PE管,下部安裝閥門,上部PE管在距離底板約3m的位置不封閉,成為排氣窗,水位上升到接近上部PE管時,就會自流到采區下山采空區,從而實現多余積水流入采空區、上部排出多余氣體的功能。整個平巷段最大可儲水1.2萬m³,平時閥門關閉,起到“水庫”的“儲水”作用,多余的礦井水可以自流入采區下山采空區,起到降低礦井涌水量,減小排水費用的作用。當 “水庫”閥門開啟時,就起到了“放水”作用,并根據需水量調節閥門放水量大小,精確控制放水量,起到間接補給空調熱交換用水的作用,從而實現礦井水的綜合利用。
花園煤礦巧妙利用密閉墻構筑的“井下水庫”,在“一儲”“一放”之間,不僅為礦節約了大量的排水費用,解決了用水難題,更展現了花園煤礦干部職工在當前煤炭行情形勢看好時,居安思危,依然艱苦樸素、勤儉節約。
■ 花園煤礦 鄧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