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一支軍隊要想克敵制勝,不可沒有雄風霸氣;一名軍人要想橫刀立馬,不能沒有鐵骨血性。自古以來,血性就被兵家所推崇,被譽為軍人的脊梁、勝利的基因。我國古代兵法主張“合軍聚眾,務在激氣”,“氣實則斗,氣奪則走”。
孫武提出“奪氣”“攻心”為上,左宗棠認為“打仗以膽氣為貴”,劉伯承強調“狹路相逢勇者勝”。這股氣,指的就是軍人的血性。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就有這樣一位退役軍人,先后榮獲濟南軍區71305部隊“優秀士兵”、濟寧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他的名字叫丁寧。
刻苦鉆研,勤奮好學
丁寧在部隊服役期間,曾任班長職務,并多次獲得“優秀學兵”榮譽稱號。進入梁山港貨場管理廠工作后,還曾獲得過“文明員工”榮譽稱號。2022年7月調入梁山港安全環保監察部,從事接轉處工作。
從保家衛國到守護航道清潔,身份雖然發生變化,但軍人的血性與本色未曾改變。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丁寧牢牢扛起自身職責使命,對工作盡心盡責,時時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自他調入港口接轉處的那天起,他就加強業余時間的業務學習,并迅速承擔起了部門職責范圍工作。
針對接轉處工作人員專業性強、涉及知識面廣、設備更新換代快的實際和特點,丁寧結合自身短板和優勢,揚長避短,及時找準工作定位,自覺利用業余時間刻苦鉆研港口接轉處業務,尤其是學習船舶污染物接轉處專業理論知識,用專業知識規范指導實踐操作,在全市競賽中以理論考試滿分、實操滿分“雙第一”的佳績彰顯梁山港職工的綜合實力。
與此同時,丁寧還特別注重與老同志的業務交流與探討,不斷汲取他人的成熟經驗,注重在實踐中磨練和提高自己,著力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質。不久,他便成為了梁山港接轉處屈指可數的“多面手”。
愛崗敬業,積極作為
身為梁山港接轉處專員,丁寧熱愛本職工作,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愛崗敬業,刻苦鉆研,甘于奉獻,在本職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突出成績。
眾所周知,港口接轉處工作在現場管理的最前沿,肩負著指揮、控制安全、環境保護的重要責任,是現場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作為梁山港接轉處專員,丁寧深知責任重大,要緊抓安全工作,不僅是班組的安全,還要監管好到港船舶船員的安全,每次接轉時,救生衣、安全帽,必不可少,時時刻刻都緊繃安全“一根弦”,全力做好港口接轉工作。
為了讓工作節奏更加沉穩完善,丁寧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丁寧曾經堅守工作崗位70多天沒有回家。生病了,自己忍受身體的不適,堅守崗位15天,沒有請過一天假;他認真負責、帶病堅守崗位的“壯舉”,后來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疼惜和點贊。
在做好船只污染物接收的本職工作之外,他還兼顧碼頭前沿區域安全環保監察的巡查工作,以便實現與三級平臺的線上巡查、線下督導無縫連接,確保港口污染防治達到“零問題、零轉辦、零問責、零處罰”的“四零”目標。難能可貴的是,這項工作同樣是“一級棒”。
投身公益,樂于奉獻
丁寧是一位共產黨員,他是在部隊入的黨。對軍人而言,在部隊入黨是一種榮譽,是政治合格、軍事過硬的體現。退伍不褪色,雖然已經轉行,但他并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里的規章制度,不搞特殊,不講條件,文明接轉,服務規范,從業至今,他沒有遇到過一起投訴或舉報。
不僅如此,丁寧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積極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參加公司組織的義務植樹、愛心獻血、慈心一日捐等活動,還曾專門到濟寧市火炬路與紅星路交叉口西側路段參與“濟寧能源‘萬眾紅心’志愿服務隊助力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活動,為濟寧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貢獻了一份力量。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丁寧無論是在工作期間還是生活當中,都能嚴于律己,文明向善,團結幫助身邊的人,從點滴小事做起,關心和愛護來往的船員。即便是在2022年“新冠”肆虐的疫情防控期間,船員與港口工作人員實行“零接觸”管控,丁寧自掏腰包購買生活用品和常用藥品解船員應急之需,擦亮“濟舟港灣”、叫響“最美梁山港”服務品牌。
多年來,丁寧一身正氣、肯干實干、無私奉獻,軍人的血性和本色始終未曾改變;憑借著對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執著敬業的精神,丁寧做成了一件又一件難事、實事、好事,他的一舉一動和每一次成功都深深感染和激勵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在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堅實而閃光的足跡。
文/圖丨王傳鈞(梁山港)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