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職工作是人資管理員,但2023年底,因部門調整合并,我帶著我的工作來到了躍進港的黨群工作部,一下子,多了好幾個做宣傳、做工會的同事。就這樣,工作給我打開了新一扇門,讓我有了“上鏡”的機會。
第一次進入躍進港的鏡頭,是協助拍元旦的祝福視頻。作為“群演”之一,我分的詞是:前程似錦。別看只有四個字,我NG了十幾次。可能普通話好的人不能理解,一個成語里,它如果既有平舌音,又有翹舌音,那對我們普通人而言,就屬于超綱題了!錯了太多次,沒辦法,冉姐讓我把詞改成“合家歡樂”,一條過。
你能想象嗎?一個平翹舌完全不分的人,也曾登上過集團的演講比賽決賽的舞臺。今年三八節,我們辦公室的人討論推選誰參加集團的女工故事會比賽時,偶然間說到了,要不咱們辦公室全員出動,一起講一講《運河的顏色》吧!大家的一拍即合,到我這里就成了莫大的負擔。去吧,咱自己普通話什么水平,自己心里有數啊。不去吧,集體行動,缺席總歸是掃興的。
“一家人,干什么都要整整齊齊”。就是奔著這個想法,我硬著頭皮接了活。在其他人忙著,背詞的背詞,找音樂的找音樂,做視頻的做視頻,而我,默默打開了百度,一個字一個字的查讀音。2天的練習,我總算能脫稿背誦了,平翹舌也強化記憶住了,可不同于同事們流暢自然的表達,我的詞就像是機器人嘴里蹦出來的符號,生硬無感情。好在,我的同事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算了,不用你去了”。學播音主持的國春,錄了整個稿子的音,讓我跟著練。經常上演講臺的冉姐,帶著我在無人的會議室里,反復練習站位、眼神。他們一遍一遍的鼓勵我“不用緊張,心態放輕松”“別怕錯,錯了就再練,多練一次,多進一步”。
就這樣,我跟著大部隊第一次走向了演講臺。雖然上臺前,感覺自己的大腦已一片空白,可輪到我時,那些每日流淌耳邊的句子如水到渠成,那些日復一日練習的動作似風佛楊柳。這場初登舞臺的首秀,不能說完美,但我做到了,于集體,我沒拖后腿,于自己,我沒留遺憾。
5月份,我讀三年級的女兒樹苗,有一天回家跟我說“媽媽,我想參加下周一的國旗下講話活動,你幫我做準備吧”。我很詫異,她一直都有些內向,不要說當眾演講,就是逢年過節和親戚朋友打招呼,都扭扭捏捏的。我問她,怎么突然不社恐了?樹苗說,她覺得我參加完上次的故事會,整個人說話的狀態都不一樣了。不一樣了嗎?哪里不一樣了?女兒說不出,我也沒意識到。可靜下來,我想了想,嗯,好像,似乎,哪里不一樣了。
現在的我,有更加自信的表達,雖然我的普通話依然是整個辦公室的倒數第一,而同事們也依然在樂此不疲的訓練著我。他們會糾正我的平翹舌不分:掛圖作戰,“作”是平舌。他們會挑剔我的發音不準:工作氛圍,“氛”是一聲。他們甚至會嫌棄我詩詞儲備不足,“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毛主席詩詞你都不知道啊。可是,這些“挑剔”“嫌棄”都沒有打破他們塑造“更好的我”的信心,沒有妨礙“一家人就要一起走”的執著。
其實,進步是什么?進步就是今天的你比昨天好一點,哪怕只是一方面,哪怕只是一點點,微小但清晰,執著而堅定。“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作為集團公司磅礴體系里的一個水滴,我們每一個人的點滴成長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助力千億集團建設,以實際行動為運河之水通江達海而貢獻力量。
文丨朱云(躍進港)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