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全流程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朱家峁煤礦通過優化操作流程、管理流程、考核流程,推動精益化管理持續提升。
該礦機修廠通過優化工作模式及人員配置等手段,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確保了井下的正常生產。平均每年加工各類配件1.4萬件,節省費用130余萬元。維修各類設備、配件2.7萬臺次,節省費用近450萬元。全年裝卸升入井設備物料1.15萬車次,增幅72%。
打破“大鍋飯”實行“市場化考核”
該礦不搞“普惠制”、不吃“大鍋飯”,堅持掙工資的理念,實行市場化考核機制,推行計件工資,干的多、技術好,就掙的多。還使每位職工牢固樹立了“工資是掙來的”價值理念,進一步調動了工作積極性。
每到下班時,車間最受歡迎的地方就是“市場化”收入記錄看板。根據工作難易程度的不同,技術含量的高低,制定的單件分值,對特殊情況下的工作任務價值進行公示。
“公開透明的市場化分配機制充分調動了每位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上個月我們最高與最低員工之間相差近兩千元。”車間班長盧祥報說。
建立“新機制”結出“新碩果”
機修廠運料班充分利用物料運輸班裝卸物料的優勢,對升井的廢舊物資在第一時間進行分揀,對可用物資直接“點對點”進行指定位置回收存放,開啟了“一站式、快捷化”修舊利廢新模式,進一步發揮了降本增效作用。
該礦機修廠鼓勵職工從小事做起,在廢舊材料使用上精打細算,二次利用。在加工過程中凡是利用回收舊料加工非標件的,按照加工件定額分值的10%-30%進行額外加分獎勵,不僅使每位工人增強節支降耗的節約意識,還能夠使回收的廢舊物資得到充分利用,可謂一舉兩得。2024年機修廠全年逐步降低了加工制作的項目,采用少用新材料、不用新材料的工作模式,進一步降低費用支出。同時安排骨干力量,向設備配件維修傾斜,對附加值較高的物品,開展專項維修,進一步提高設備配件修復率,大力開展修舊利廢,實現降本增效。
善于“小革新”提升“大工效”
走進機修廠車間,映入眼簾的是車間工人標準化的作業。設備的拆裝、除銹、維修、完好、噴漆、組裝等一系列操作,一步一環,一環一人,流水線作業讓維修車間實現了減人增效的目標。
車間努力將小改小革、“四新”應用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在車間隨處可見自主研發的小改小革應用。自主設計的管路運輸車、水泥專用運輸車、膠輪車專用運輸車等發明項目,不僅保障了安全生產,還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
朱家峁煤礦將對標試點企業進一步查擺問題,消除浪費,挖掘內在潛力,行動在當下,跑出“最大效益”加速度,為集團公司發展貢獻力量。
文/圖丨張小光 伍國輝(朱家峁煤礦)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