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克難 度危求進 我們如是做
陽城煤電 馬廣蘭
每一次的稿件都想寫如今的市場是多么的不好,這對于一名銷售人員來說,也許成了我們的口頭禪,就連家中孩子現在也知道礦上的形勢不好,煤不好賣了。記得過元宵節時,婆婆說:“今天家里也沒什么菜了,要不去市場上買只燒雞吧。”話音未落,家中不倒10歲的女兒就說:“奶奶,現在礦上形勢不好,工資發的少了,不能再買燒雞了,錢得省著花了。”在女兒的勸阻下,我們今年的元宵節過的很節儉。
聽了家中一老一小的對話,我既高興如今女兒已懂事了,又有點自責,自責自己是不是在家說的太多了,以至于讓老人、孩子也跟著擔心。細想也對,日子過的節省一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勤儉節約的習慣就應該從小養成。居家過日子如此,一個企業更應如此,只有人人、事事都“節約”,我們的企業才能度過目前的難關,才能不被市場淘汰。
而節約看似小事,其實是大事,假如一個萬人企業,每人每天節約一塊錢,那么一年下來就是365萬元的純利潤!聚少成多卻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所以俗話說說的好:省下的就是賺到的,節約其實就是另一種增收。那如何做才算節約呢?節約應從小事抓起,從自我做起。因為員工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重復著的所謂平凡小事,而節約最終需要每個人從小事上實現,從細節處把握。如:一張紙一面用完了可以再用另一面,下班了要隨手關掉電腦,息滅燈……這是我們舉手之勞的小事,但這種舉手之勞的節約,如果人人都做到了,那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國內外也不乏一些因“節約”而成功的例子,如日本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經濟崛起,其重要原因就是產品從設計開始到產品為用戶服務,全過程都從節約出發,提出“杜絕一切浪費是管理一場革命”的口號,企業上下都將持續改善、無休止的合理化作為工作的基本信仰,都培養成了“節約型員工”,從而一舉打敗通用等美國三大汽車,一度創造了純利潤超過全球汽車商毛利總和的“奇跡”。而豐田,卻底氣十足的說:“我們的利潤是省出來的。”被奉為臺灣經營之神的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成功的把他的企業擠身“世界企業50強”,而他的“節省一元錢等于凈賺一元錢” 的思想,也被臺塑集團員工奉為經典,被國內外企業管理者稱為“王永慶法則”,爭相效仿借鑒。
多少事實告訴我們:企業要興旺發達,就必須從創新節約開始,當前市場環境下,通過提升煤價來提高利潤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通過“節約降成本”的方式來達到效益的最大化。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把“節約”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爭做節約型員工,為企業順利度過難關,實現效益最大化盡一份力!
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意見、建議、投訴等事宜,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以便于溝通聯絡。